第100章 出发!(1/2)
各地的百姓不像山东这样支持他,反而拿著锄头跟他打游击,因为他的军队也要抢粮。
只有山东,像个世外桃源。
济南府的新麦收割了,百姓们推著独轮车往粮仓送粮,脸上带著笑,他们知道,这次缴的一成税,真的会变成学堂的书本,变成城门口的药铺。
城隍庙的学堂里,枣树下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不仅有汉人,还有蒙古人的孩子。
木华黎常来给他们讲草原的故事,说草原上的狼再凶,也怕团结的羊群。
瘸腿铁匠的铁匠铺里,新打出的农具堆成了山,有改良的曲辕犁,有带铁齿的耙子,还有能浇水的龙骨水车。
他独眼里的光越来越亮,说等打完仗,要去黄河边开个最大的铁匠铺。
这天,张皓月正在看各地送来的捷报,人民军已经占了半个山东,响应的百姓超过了二十万。
赵康突然闯进来,手里拿著封鸡毛信,脸色激动得通红。
“元首!朱棣在白沟河大败李景隆!十万京营全军覆没,李景隆光著脚跑回了应天!”
张皓月猛地站起来,肩胛的伤口被扯得生疼,却让他浑身的血都热了起来。
他走到地图前,在白沟河的位置重重画了个叉,那里,是朱允炆最后的屏障。
“好戏,这才真的开场了。”张皓月的声音里带著前所未有的力量,“赵康,传令下去,全军集结!”
“集结?”赵康愣住了,“咱们要去哪?”
张皓月指著地图上的应天府,眼里的光像要把那张纸烧穿:“去告诉朱允炆,也告诉朱棣,这天下,不是他们朱家的私產。”
“是时候,让百姓们自己选一次了。”
城楼下,人民军的號角再次吹响,这次不再是防御的號角,而是出征的號角。
王二麻子的骑兵已经备好马鞍,木华黎的蒙古兵检查著弯刀,瘸腿铁匠带著铁匠铺的弟兄们扛著新造的连弩站在队伍里,独腿站在地上。
城外的百姓们涌了过来,给士兵们塞馒头,送水袋,孩子们举著民字小旗,跟著队伍跑,嘴里喊著:打倒狗官,天下太平。
张皓月翻身上马,绣春刀在阳光下闪著冷光。
很快。
济南府衙前的广场上,黑压压的人头攒动。
从晨光熹微到日头升高,赶来的百姓和战士已经挤满了每一寸空地。
扛著锄头的农夫站在持刀士兵身边,穿粗布短打的盐工挨著披铁甲骑兵,连城隍庙学堂的孩子们都踮著脚挤在最前排,手里紧紧攥著写著民字的小旗。
张皓月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面孔。
有饱经风霜皱纹,有少年人青涩,有伤疤纵横刚毅,还有带著些许惶恐期待。
这些面孔,曾在苛政下忍气吞声,曾在饥荒中流离失所,曾在官府鞭子下瑟瑟发抖,而现在,他们眼里都燃著同一种东西,那是自由!
“弟兄们!乡亲们!”
张皓月的声音不大,却像惊雷般滚过广场,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他没有用扩音的铁皮筒,这些日子在战火中淬链出的嗓音,自带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三天前,白沟河传来捷报,朱棣大败李景隆,十万京营全军覆没!”
台下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隨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王二麻子猛地把手里的马鞭往地上一抽,震得尘土飞扬:“好!那帮狗娘养的京营,早该败了!”
瘸腿铁匠拄著斩马刀哈哈大笑,独眼里闪著光:“李景隆那草包,当年还剋扣过咱们济南府的铁器,这下可好,连御赐宝剑都丟了!”
张皓月抬手往下按了按,欢呼声渐渐平息。
“可咱们该高兴吗?”张皓月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朱棣打贏了,他会给咱们分粮食吗?会让盐价降到十文钱吗?会让孩子们进学堂读书吗?”
三连问像三块石头砸进水里,激起层层涟漪。
台下的议论声小了下去,不少人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眼神里多了几分思索。
“不会!”张皓月斩钉截铁地说。
“朱棣和朱允炆,骨子里都是一路货色!他们爭的是朱家的龙椅,打的是皇家的算盘,咱们百姓在他们眼里,不过是棋子,是炮灰,是打完仗后该交更多税的牛羊!”
人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咒骂,有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往地上啐了口唾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