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心细如髮的李逸!风雨前夕!(2/2)

“本王得亲眼瞧瞧粮仓的情况才放心。”

说完之后,李逸双目紧盯著了周明,观察其听到自己要查粮仓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或者说直白一点,是看周明会不会因为此事而露出慌张之色?

答案是没有。

周明听到他的话之后,没有丝毫慌张的表现,反而是高声称讚道:

“殿下宅心仁厚,心繫灾民,臣真是敬佩万分!”

李逸没有回话,而是深深地看了周明一眼。

看来此人已经安排好了,所以才会丝毫不慌。

也是,查看地方粮仓,这可以说是朝廷賑灾官员必定会做的事。

周明提前有所准备,也不足为奇。

隨后,在周明的带领下,李逸等人来到了玉城县的粮仓。

在眼下的大唐,粮仓主要分为六种,分別是:太仓、正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义仓。

太仓作为中央储备库设在长安与洛阳,专供这两个地方的官员俸禄。

正仓设在地方各州县,由各州县官员管理,储存地方粮食。

转运仓一般沿交通要道设立,负责粮食的临时搬转、水路互换和临时存放等。

军仓顾名思义就是储存军用粮食的仓库,一般位於军事重地。

常平仓是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丰收时,常平仓会以合理的价格將粮食收购併储存,歉收时再以正常价格出售储粮,以防通货膨胀。

义仓专司灾荒賑济,也就是在遇到饥荒灾荒的时候,可以用义仓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嗯,当然,这些不同粮仓的功能分配,都只是基於正常情况下。

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比如眼下河南道这种遭遇特大水灾的情况,那就不会讲究那么多了。

事態紧急,所有仓的粮食,都得拿出来賑灾!

在玉城县,只有三种仓:正仓、常平仓与义仓。

检查完玉城县的这三大仓之后,李逸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三个偌大的粮仓,已经空了一大半。

就凭剩下的这些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四个賑灾点的长时间消耗。

只怕不出半个月,所有的粮食就会被消耗一空。

“周县令,为何三大仓就只剩下了这点粮食?”

李逸看著周明,冷冷地问道。

周明既然敢让李逸看到三大仓的这幅模样,自然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

听到李逸的责问后,他立刻露出一副为难又焦急的神情,躬身回道:

“殿下有所不知,玉城县此次受灾范围极广,灾民人数眾多,每日消耗的粮食数额巨大啊!”

“再加上臣在灾情初期,为了让灾民们能吃好一点,所以没怎么控制灾民们的粮食消耗,使得三大仓的粮食消耗很快。”

“臣也急得夜不能寐,可实在是灾民太多,粮食消耗太快,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迫不得已,臣才决定把每日给灾民们的粥弄得稀一点,以便能够支撑更长时间。”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李逸的神色,见李逸面无表情,又连忙补充道:

“殿下,如今三大仓剩余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半月。”

“因此,在听说殿下要前来河南道賑灾的时候,臣真是欢欣鼓舞,每日期盼著殿下能早日到来!”

“臣斗胆恳请殿下,能否从朝廷带来的賑灾物资中,先调拨一部分粮食给玉城县应急?”

“不然半月之后,这些灾民恐怕就要断粮了!”

说罢,他还顺势挤出几滴眼泪,一副心繫灾民却无能为力的模样。

李逸静静地看著周明表演,没有立刻接话。

他心中冷笑,周明这番话听起来,还真情真意切啊!

说实话,也就是他对此人一开始就有了坏印象,然后在賑灾点发现了猫腻,会觉得此人现在的表演很假。

要是换了一个人,也许就被此人骗过去了。

毕竟,賑灾点看起来井井有条,周明的全程表现也是尽职尽责,甚至说得上是精明能干。

待周明表演完之后,李逸淡淡地开口道:

“粮食之事,容后再议。”

“你去把玉城县去年与今年,尤其是今年賑灾以来的帐本,拿来给本王,本王要查看一番。”

说完,李逸依旧观察著周明的反应。

而周明依旧是毫不慌张地回了一句:

“遵命!请殿下稍等!帐目都由主簿妥善保管,臣这就让人取来!”

接著,他对著身后的隨从使了个眼色,隨从立刻快步离去。

不多时,玉城县的主簿抱著一叠厚厚的帐本赶来,並恭敬地將这些帐本递到李逸面前:

“楚王殿下,这便是您要的帐本,本县的每一笔收支都记录在册,绝无遗漏。”

李逸让人接过这些帐本,然后拿来玉城县灾情爆发以来的賑灾收支帐册,隨手打开翻了几页。

只见上面字跡工整,每一笔粮食的入库、出库都標註了日期、数量、经手人,看起来確实规整。

“还真是做足了准备。”

李逸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然后抬头对周明说:

“这些帐本,本王先带回馆驛查看,今日暂且到此。”

他口中的馆驛,是唐朝官方设立的供传递文书和接待往来官员的场所。

其实严格说起来,馆驛其实是包含两个不同的地方。

驛是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官方招待所。

馆则是属於地方政府设置用於接待来往官员的宾馆,有的还十分豪华,形式很壮观。

只不过有些时候,这两个地方会合二为一,所以大唐人也习惯將其二者合在一起称呼。

听李逸这么说,周明赶紧开口请示道:

“楚王殿下,县衙已经准备好了晚宴,您看要不要先用过晚膳之后再去馆驛?”

“不必了!”

李逸摆了摆手,带著孙武开等人以及玉城县的帐本就往外走。

见状,周明连忙开口喊道:

“臣恭送殿下!”

待李逸等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尽头,周明脸上的恭敬瞬间垮塌,取而代之的,是浓得化不开的阴鷙。

“去通知张勇和刘仁,让他们速速来县衙。”

周明叫来自己的一个心腹手下,沉声命令道。

他的口中的张勇是县丞,刘仁是县尉。

他加这两个人,再加上已经在此处的主簿孟诚,就是玉城县的核心官员团体了。

而周明召集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商量应付楚王李逸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