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一切都在稳中向好(2/2)
孙权趁机招降王威,王威思考了一会儿,连连摇头,表示自己不想背离刘表。
孙权却很欣赏王威,於是向他提出了问题,询问他在为官期间向刘表提出过多少次建议,其中被接受有几次,被拒绝忽视又有几次。
王威如实回答,被接受的只有一次,其余时候几乎都被忽视,包括他建议刘表整顿军备、增加对士兵的抚恤投入等等,还有调查军中將领剋扣兵餉的事情,全都被刘表束之高阁而不顾。
孙权很高兴,於是抓住了王威的手,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我听说为人臣之礼,不显諫,三諫而不听,则逃之,为人臣者尚且如此,更何况刘镇南並非人君,乃是天子所署荆州牧,子远亦非刘镇南之私臣,多次进諫而不能获得通过,便已经是可以弃之而不顾了。
古时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今人乎?我一直认为,明智的士人会选择英明的君主而辅佐,辅佐值得辅佐的人,才不会让一身才华遭到废弃,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和教导。
若是为不值得辅佐的庸懦、昏聵之主效力,岂不为明珠暗投?当初比干和闻仲因为明珠暗投而遭到惨痛的结局,为世人所怜惜,子远难道要对此视而不见、明珠暗投?”
王威原本坚定的意志被孙权这一番话说的有些动摇,忍不住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应该为一个不值得辅佐的庸懦之主付出一切,越想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自己一身才学,难道真要葬送於此?
孙权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愿意继续任用王威做水军统领,並在之后征討两淮之地的时候重用他,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希望王威可以投效於他。
王威最终被孙权用未来的期许说服,低下了头颅,向孙权投诚,愿意为他效力。
孙权大喜,兑现诺言,继续任用王威统领邔县投降的五千荆州水师,任命他为水军中郎將,而后將之临时编入赤鲤营战斗序列。
两天的休整之后,准备快速解决荆州战爭的孙权於建安八年九月二十日正式向襄阳发起进军。
自然,因为蒯励和蒯越联手封锁消息的缘故,邔县守军投降的消息並未传出,哪怕襄阳距离邔县不过数日的距离,也未曾得知这个消息,一切都在蒯越的掌控之中。
蒯越精心的为刘表编制了一个信息茧房。
正巧刘表在这段时间里身体也不太好,还在休养,少见外人,便更加深入了这信息茧房,所得知的消息仅仅只有孙权两路出兵、目前还在和荆州军第一道防线的守军对峙,尚未进行全面进攻。
刘备正带领大军顶在最前线为他死战,荆州的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一切都在稳中向好,刘表不必担心,可放心养身体。
而真实发生的事情全部都被蒯越摁下,不为刘表所知,甚至不为襄阳城內与蒯越不一心的人所知。
比如韩嵩、伊籍等人。
为了更好地掌控襄阳城,蒯越趁著刘表养病期间大权独揽,大量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襄阳城的城门校尉与统兵军官,独揽军权。
又任命自己的亲信管理襄阳城內的粮食军械等重要物资,並且在城內实行粮食管控制度,完全把控了最重要的粮食资源。
他的一系列专权独断的行为很快引起韩嵩、宋忠、傅巽、伊籍等官员的不满,他们对此表示抗议,並且试图面见刘表。
但是蒯越怎会让他们得手?
蒯越以军政大权威压这些人,在刘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暂停了他们的职务,令他们回家反省,並且安排心腹亲信率领一支人马看守这些人,不准他们离开家宅半步,违者杀无赦。
这些刘表非荆州本地人的刘表近臣都被蒯越罢免,蒯越趁机提拔亲近他的蒯氏族人和其余本地人士出任职位,不断揽权。
而城內其余的荆州本地官员多与豪族关係匪浅,或者本身就是豪族子弟,其所属家族在战前就被孙权怀柔过了,决心不与孙权为敌。
於是在大战开始之前,这些出身豪族的官员纷纷得到了族中传话,表示让他们在孙刘之战里保持中立,绝不与孙权为敌,还特意让他们不要阻拦蒯氏要做的事情,並且儘量置身事外。
看著蒯越上窜下跳的揽权,他们如何得不出一些令他们感到震惊的猜想呢?
只是他们也不会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和家族利益的事情。
於是襄阳城內外的交通讯息进一步为蒯越所掌控。
唯有刘表任命的別驾、零陵人刘先对此感到不满意,向蒯越提出质疑,怀疑蒯越居心不良。
考虑到刘先的特殊地位,蒯越好言好语劝抚安慰,言辞之中透露出孙权大军强势、刘表军队弱势的事实,意有所指,且明言零陵郡必为孙权所欲图得手之地,让刘先多考虑考虑自己的家族。
刘先惊疑不定,但的確顾虑到家乡和宗族的安全,又得出了一些可怕的猜想,心中惊恐不已,遂对蒯越的反常之举不再追究,保持了沉默。
儘管如此,忠於刘表的势力还是没有放弃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