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首映礼(1/2)

半个月后,京城,华夏电影资料馆。

这里,没有星光熠熠的红毯,没有爭奇斗艳的礼服,也没有震耳欲聋的粉丝尖叫。

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条幅,肃穆的氛围,以及一张张充满了期待与敬意的脸庞。

《我不是药神》的全国首映礼,选择在了这个对於所有华夏电影人而言,最具象徵意义和仪式感的殿堂。

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態。

它昭示著,这部电影,拒绝被归入娱乐產品的范畴,它要以一种更纯粹、更严肃的艺术作品的面貌,接受所有人的检阅。

下午两点,一號放映厅內座无虚席。

到场的嘉宾,构成了一幅奇特而多元的图景。

前排,坐著张文君副局长亲自委派的,来自总局和审查委员会的几位领导,他们的表情严肃而认真。

旁边,是郭百川、秦松这些力挺过剧组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如同自家孩子要上考场般,眼神里充满了期许。

中间,是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记者、资深影评人,以及那些在【迴响】平台上为电影发声的独立音乐人代表,比如“吟游诗人阿凉”。

他们是这场舆论战中,最坚实的盟友。

而占据了影厅大部分座位的,则是更多特殊的观眾。

他们中有通过各大医院和病友互助会邀请来的白血病患者及家属代表;

有身穿外卖、快递、环卫工服的普通劳动者代表;

还有许多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见证这一刻的普通影迷。

他们,才是这场首映礼,真正的主角。

后台,临时的化妆间里。

陈墨、沈清歌、王海、李薇等一眾主创,都换上了最简单的正装。

没有华丽的配饰,没有精致的髮型,每个人都显得有些拘谨。

“墨子,我……我腿有点软。”

“台下坐的,不是领导就是真神,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阵仗。”王海紧张得直搓手。

张野更是紧张得说不出话,他不停地整理著自己那身租来,有些不合身的西装领带,像个即將上台领奖,却又怕自己出丑的学生。

“清歌……”李薇深吸一口气,试图缓解紧张的心情。

“別紧张。”

沈清歌微笑著安抚大家。

“我们不是来走秀的,我们是来交作业的。我们只需要把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就好。”

陈墨点了点头,他拍了拍张野的肩膀:“记住,你不是演员张野,你是替黄毛彭浩,来参加这场盛会的。昂首挺胸,那是他应得的荣耀。”

张野深吸一口气,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下午两点半,放映厅的灯光缓缓暗下。

巨大的银幕上,龙標的图案一闪而过,那熟悉代表著准许公映的音乐声响起。

全场,自发地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龙標的,更是送给这部电影,来之不易的出生证明。

电影,正式开始。

没有宏大的开场,没有炫目的特效。

第一个镜头,就是程勇那间充满了廉价神油和市井气息杂乱的小店。

粗糲、甚至有些晃动的镜头,瞬间將所有人拉入到了那个真实而压抑的底层世界。

起初,影厅里还有些微的骚动和窃窃私语。

但隨著剧情的推进,整个放映厅,渐渐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这种沉寂,不是因为无聊,而是因为被一种真实的力量,狠狠地扼住了喉咙。

当看到吕受益因为没钱买药,一遍又一遍地清创,最终在绝望中割腕自杀时,后排传来了一阵压抑不住低低的啜泣声。

当看到刘思慧为了五千块钱的“线人费”,在夜场里被客人粗暴地要求跳舞,她那麻木而屈辱的眼神,让许多女性观眾都感同身受地攥紧了拳头。

当看到黄毛彭浩,那个一直像野狗一样顽强活著的少年,在临死前,还在为保护程勇而念叨著他没病时,影厅里的啜泣声,已经连成了一片。

而当王劲松老师饰演的程勇,在法庭上,说出那段振聋发聵的台词——“我承认我犯了法,但是,看著那些病人,我真的没有办法。我只想他们能活下去……”时,影厅內的情感,被彻底引爆!

那不再是啜泣,而是嚎啕大哭!

一个中年男人,一个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汉子,突然站起身,对著银幕,用沙哑的声音嘶吼道:“说得对!我们只是想活著!我们有什么错!”

他的声音,像一个信號。

越来越多的观眾,站了起来。

他们对著银幕,哭著,喊著,仿佛在宣泄著自己生活中,所有积压的委屈、不甘与挣扎。

他们哭的,不仅仅是电影里的角色。

他们哭的,更是那个在工地上被拖欠工资的自己,是在医院里为父母医药费发愁的自己,是在深夜里为了生活而奔波不休的自己。

电影,在这一刻,成为了一面镜子。

一面照见了无数平凡人,在活著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全部尊严与勇气的镜子。

前排,来自总局的几位领导,也早已摘下了眼镜,默默地擦拭著眼角。

他们审阅过无数的电影,但从未有一部,能像今天这样,让他们感受到如此真切,来自人民最底层的声音。

郭百川导演,更是老泪纵横。

他看著银幕,又看了看身后那些站起身来,哭成一片的普通观眾,口中喃喃自语:“电影……电影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啊……就该是为他们拍的啊……”

两个小时后,当片尾曲《只要平凡》的旋律缓缓响起,当银幕上开始滚动出那密密麻麻,来自【迴响】平台和民间自愿者的名字时,全场灯光亮起。

没有人离场。

所有人都站著,静静地,用力地鼓著掌。

掌声,经久不息,仿佛要將这放映厅的屋顶掀翻。

这掌声,是送给电影的,更是送给所有为这部电影付出过的人,最崇高的敬意。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陈墨带领著一眾主创,走上了台。

他们没有像其他电影首映礼那样,分享著拍摄趣闻,互相吹捧。

陈墨只是拿起话筒,对著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