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追隨(2/2)
那年长的俘虏接过大旗,端详了片刻。
“这不是草原上的旗帜。”
刘备双目一睁:“你確定?”
“草原上部落眾多,阎某不说认得千八百部,主要的百十部还是认得的。”
“这应是新投奔鲜卑大可汗的汉人立的旗帜。”
“让阎某想想……对了,是没鹿回部!”
“部落大人想必郎君应该不陌生,就是关西竇氏一族的后裔。”
这话惊得简雍一身冷汗。
“这么说,还真是遇到了竇家。”
张飞不解道:“你们在说什么哑谜啊?快快说来。”
刘备脸色紧绷,与张飞解释道:“竇家是两汉勛贵,在文帝、章帝、桓帝之间,出了三代太后,前两者自不必说。”
“孝桓皇帝中年驾崩,膝下无子,竇太后便迎了解瀆亭侯,也就是如今的天子为帝,並以其父竇武为大將军辅政。”
“自此竇氏外戚,外统朝廷,內摄后宫,天子为了推翻竇氏,联合宦官將竇家外戚、依附於竇家的士人党羽一网打尽,此便是党錮之祸了。”
那姓阎的俘虏点头道:“不止如此。”
“竇家灭门后,雁门太守竇统之子——竇宾出奔塞外归附了鲜卑,他精通汉家兵事,知晓汉军的弱点,投奔檀石槐后为他出谋划策,很快得到了信任。”
“两年前,就是此人针对汉军的战术专门布置了陷阱,使得檀石槐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汉军。”
“自此后,竇家更受檀石槐信任,被封为没鹿回部的大人,並与拓跋氏联姻。”
“没鹿回……其实便是没路回……回首望长安,是哭他竇氏勛贵路绝!踏上这一步,竇家就只能沿著李陵的老路继续走咯。”
张飞闻言鬚髮尽张,喝声贯地:“那竇武老贼结党养士祸乱朝堂,子孙竟也做胡儿马前卒?”
“合著打了这么久,咱们打的是汉奸的部落啊!”
“我说他怎么这么弱呢。”
仗好不容易打贏了,回头一看,杀得全是偽军……
张飞是又解气又恨。
解气的是,汉奸本就该死。
更恨的是,鲜卑不当人,竟把汉家儿郎当炮灰。
可说到底还是他们咎由自取。
刘备没在此事浪费时间,又问道。
“如是没鹿回部败了,接下来我军会遇到哪一部?”
那俘虏摇了摇头:“说不准。”
“鲜卑分为三部,生活在辽西的东部鲜卑,主攻目標是辽西郡、右北平、渔阳郡。”
“中部鲜卑活动在上谷、代郡。”
“西部鲜卑则活动在代郡以西。”
“三部鲜卑都受弹汗山王庭节度,如今的檀石槐要比当年的冒顿单于还要强大,西至西域,东至大海的万里牧场任他取捨。”
“时不时隔海取倭女,掠三韩、高句丽美奴於寒冬暖脚,实乃家常便饭。”
刘备闻言默然,这俘虏倒也没乱长他人志气。
桓灵之世,北方的草原在北匈奴衰弱后,彻底取代了匈奴的地位完成了统一,已经拥有与汉庭决一雌雄的实力。
汉桓帝用文帝的路子,给檀石槐送公主和亲,给他封王,希冀保边塞安寧,谁料檀石槐比冒顿单于野心大得多。
他不屑於要汉家公主,势要吞併大汉……
只能说天佑华夏,在汉朝最衰弱,鲜卑最强大的阶段,檀石槐再没几年就要死了,这一死,树倒猢猻散,人走地分……
当然,这些信息对於现在的刘备来说都不重要,当务之急,得弄清主持幽州战事的人到底是谁。
如果檀石槐真的在幽州,那么集中在上谷郡的胡骑绝对不会少。
幽州边防压力过大,真有可能跟歷史线那般全然拿他没办法。
毕竟主持幽州战局的人是刘虞,是几个心怀鬼胎的太守,刘备地位太低,没法操作。
可如果檀石槐本人不在幽州,那汉军或许还有得打。
“云长,派出斥候……不,你亲自带队去,离开军都陘去侦查上谷。”
“备要知道胡人的一切行踪。”
张飞不解道:“兄长,咱们的仗已经打贏了,还去上谷作甚?”
刘备眸光暗敛:“备有种预感,这不是战役的结束,而是另一场战役的开始。”
“胡人入不了广阳郡,一定会另想对策打击汉军。”
刘备起身看向那两名俘虏:“既然你们是汉军,被迫从的贼,备愿意给你们二人一个机会,二位愿意弃暗投明吗?”
两位俘虏你看我,我看你。
“跟著郎君,能经常吃上肉吗?”
刘备道:“管够。”
二人大笑:“那就好。”
“广阳郡下民阎柔、阎志,愿从刘郎。”
……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广阳阎柔,少没乌丸、鲜卑中,为其种所归信。
阎志,阎柔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