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追隨(1/2)
兵马络绎不绝赶赴居庸关。
四天之內,从蓟县陆续增援了接近两千人。
听闻援兵將到,关外的鲜卑兵便识相的退出了军都陘,撤出了八达岭。
进退之快,令刘备感到惊奇,本以为这几日还有一战,刘备卯足力气加强了关防,如今看来是高估了鲜卑人的决心了。
天亮时,刘备带著斥候出了城,沿著山道前进探索,却发现,胡骑如退潮般渐次离去。
关羽见鲜卑蚁散,眉峰深锁:“大兄,胡兵未免走的太果断了。”
“这很奇怪。”
“胡人费尽心思將汉兵主力诱去并州,就是为了突袭幽州,这般大动干戈,仅是没攻破居庸关,便要走了?”
“关某还当是围城战会持续几日呢。”
刘备策马跟在关羽身旁,从对方渐渐远去的旗帜来看,真不像是装的。
“鲜卑人这些年连战连胜,不至於折损了数百人就临阵脱逃,看来此事还得再探。”
关羽又道是:“大兄,或可去问问那两个俘虏,好生打探打探这一次攻关的部落到底是来自哪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关羽的话提醒了刘备。
当天正午,刘备便来到地牢中,给俘虏端来了好酒好菜。
自居庸关一战后,广阳太守源源不断的给关城守军从最近的军都县调粮。
宰了三猪五羊,犒赏守军。
如今伙食总算阔绰些。
俩俘虏吃了几日的麦饭,如今见到有肉,更是双目放光。
“吃。”短刀剁肉声在囚室迴荡。
两少年扑食如饿狼,颧骨隨撕咬剧烈耸动。
年长者啃光脛骨仍嘬吸髓腔,一副饿死鬼的样子。
说起来,草原上虽然牛羊多,却不是能天天吃肉的。
那都是部落大人才能享受的。
底层的牧民和奴隶生活悲惨,连饭都吃不饱。
话说回来,如能吃饱饭,胡人又怎会年年南下抢掠呢。
“吃了肉,就得与我说实话。”
“我问什么,你们答什么。”
“但凡敢说半句假话,刚才那顿肉,就是你们最后一餐。”
二人看著刘备冷漠的神情,毫不怀疑刘备真会这么做,於是点头如捣蒜,任由他问什么也不敢胡言。
刘备开始调查二人详细身份。
那年龄大些的俘虏约莫十七八岁,与关羽同龄,小些的是他弟弟,比张飞还小。
两人都来自广阳郡,但他们身体里不光流著汉家的血,还有胡人血脉。
由於母亲是生活在上谷郡的乌丸人,兄弟俩对草原上的情况了如指掌。
经过一番审查,刘备发现他们就来自於熹平六年的护乌丸校尉部。
“既是汉军,为何投敌?”
那年长的哥哥无奈道。
“郎君若问我们为何弃汉投胡,此事只怕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我与舍弟都是广阳人,为了躲避徭役跑到山中与乌丸杂居,之前隶属於上谷乌桓大人难楼部。”
“说起来难楼啊,郎君应该不陌生,此人在上谷统有部眾九千余落,算是边塞上响噹噹的大人物了。”
“护乌丸校尉中的乌丸兵大部分都来自这个部落。”
刘备点头:“熹平北伐怎会败的这般惨烈?”
小弟开口了:“郎君经歷了此战,难道还不明白如今大汉的將军都是什么货色吗?”
“欺压百姓、剋扣军餉在行,真要论打仗,比起卫霍之流,真如天壤之別。”
那兄长瞪了弟弟一眼,示意他不要多说。
“郎君,恕舍弟失言了,话说回两年前,时任护羌校尉的田晏因事获罪,正逢鲜卑骚扰边塞,田晏这廝便贿赂中常侍王甫,怂恿天子对鲜卑开战,以求立得战功来赎罪。”
“皇帝大脑一热,真就想效仿孝武皇帝来一出直捣龙城,於是將田晏转任破鲜卑中郎將。与乌丸校尉夏育、匈奴中郎將臧旻连同匈奴南单于分兵三路,以数万骑討伐鲜卑。”
“结果大军中了檀石槐诡计,大败而归,三万精骑的甲冑、战马、粮秣、隨从的辅卒、营妓全都养了鲜卑人了,我与弟便是在此战中被俘虏的。”
“如今鲜卑越发壮大,今非昔比,郎君这回在居庸关估计是没遇到檀石槐的王庭骑兵,若不然居庸关早就沦陷了。”
刘备没否认,这回遇到的鲜卑兵战斗力確实不强。
敌军以数倍之兵力进攻临时召集的两百奔命兵,居然还没拿下关城。
当然有部分原因在於,奔命兵们穿了甲,但这支鲜卑兵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委实不咋样。
刘备將缴获的旗帜,放在桌案上。
那是一面他从来没见过的图腾,一匹嚼著草的小鹿回头看天。
饶是刘备这些年读了不少书,也没听过草原上哪家用这种图腾。
“备素闻草原上,匈奴喜用龙、虎旗。”
“月氏人用凉州月。”
“鲜卑人用马鹿旗。”
“乌丸人用红日。”
“这小鹿回首旗来自何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