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炉火暖归途,暗流隱心间(1/2)

协和医院急诊室那充斥著消毒水味和焦虑的夜晚,隨著窗外风雪渐歇,天色微明,终於熬了过去。王秀兰在止痛针和后续的温经散寒药物作用下,剧烈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虽然膝盖依旧僵硬酸胀,行走不便,但脸色已恢復了些许红润,精神也好了许多。正如李玄所料,他长期以温和灵力潜移默化滋养奶奶的身体,根基犹在,使得这次看似凶险的急性发作並未真正伤及臟腑根本。

“老太太这底子,比我们预想的要好不少啊。” 清晨查房时,那位戴眼镜的医生仔细检查了王秀兰的膝盖,又看了看体温和脉搏记录,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和讚许,“恢復得很快。再观察一天,如果没什么反覆,明天就可以回家静养了。记得按时吃药,注意保暖,千万別再受寒受潮。”

这个消息让守在病床边的李建国和张桂芬大大鬆了口气,紧绷了一夜的神经终於鬆弛下来。李玄也仰著小脸,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第二天下午,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下些许稀薄的暖意。李建国借来的三轮车再次停在了医院门口。这一次,气氛轻鬆了许多。李建国小心翼翼地搀扶著裹得严严实实、拄著临时拐杖的王秀兰坐上车斗。张桂芬则细心地用厚被將婆婆的腿脚严严实实地裹好,又塞了一个灌满热水的玻璃瓶进去暖著。李玄也爬上车斗,紧挨著奶奶坐下,用自己的小身体给她当靠垫。

“慢点骑,建国。” 王秀兰声音还有些虚弱,但精神头不错,看著忙前忙后的儿子儿媳和贴心的孙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我这把老骨头,又让你们折腾一趟。”

“娘,您说的啥话!只要您没事,比啥都强!” 李建国憨厚地笑著,稳稳地蹬动了车子。

“就是,娘,您好好养著,家里有我呢。” 张桂芬跟在车旁,扶著车斗边缘,声音温柔而坚定。

三轮车碾过残留著薄雪和冰碴的路面,发出清脆的“咯吱”声,缓缓驶向家的方向。阳光虽然微弱,但照在身上,驱散了医院的阴冷和压抑。王秀兰靠在孙子小小的、却异常稳当的肩膀上,感受著身下车斗的轻微顛簸,看著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街景在眼前缓缓掠过,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踏实感。她悄悄握住了李玄放在她手边的小手,那小手温热而有力。

“玄子啊,” 王秀兰声音很轻,只有祖孙俩能听见,“昨晚上…奶奶迷迷糊糊的,总觉得…身上暖烘烘的,像泡在温水里,那钻心的疼啊…一下子就鬆快了不少…” 她浑浊的老眼看向孙子,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深深的慈爱,“是不是…我的乖孙孙…在护著奶奶啊?”

李玄心中微动,脸上却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用力握紧奶奶的手:“奶奶疼,我就想挨著奶奶,给奶奶暖暖!奶奶不怕,玄子有劲儿!” 他巧妙地避开了核心,只强调孩童的依恋和体温。

王秀兰看著孙子清澈见底、不染尘埃的大眼睛,心中那点模糊的疑惑和惊异,终究被浓浓的慈爱和欣慰取代。她只当是自己病中迷糊產生的错觉,或是孙子一片赤诚孝心带来的心理慰藉。她笑著摸了摸李玄的头:“好…好…奶奶的玄子最懂事了…是奶奶的福星…” 不再深究,只將这份暖意归功於血脉亲情的神奇力量。

回到红星四合院,气氛与离开时截然不同。阎埠贵听到动静,从自家窗户探出头,看到李建国搀扶著王秀兰下车,老太太虽然拄著拐杖,但精神尚可,便假惺惺地招呼了一句:“哟,老太太回来了?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 刘海中背著手在院子里溜达,看到这一幕,也哼哼唧唧地说了句“人回来就好”。易中海则站在自家门口,脸上挤出一点还算真诚的关切:“秀兰嫂子,身子骨要紧,好好养著。” 经歷了张家那场闹剧和李家“不好惹”的印象加深,禽兽们表面的功夫倒是做得更足了。

张桂芬对邻居们敷衍的问候只是微微点头,便全副心思都放在搀扶婆婆进屋上。李建国把三轮车还给阎埠贵,换来对方一句“慢点骑啊,別磕著”的虚偽叮嘱。

一进家门,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炉火烧得正旺,橘红的火苗跳跃著,驱散了从外面带进来的最后一丝寒气。李老实早已拄著拐棍等在屋里,看到老伴儿平安回来,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连忙招呼著:“快上炕!炕上暖和!”

王秀兰被儿子儿媳小心地扶到烧得热乎乎的炕头坐好。张桂芬立刻打来一盆温水,浸湿了毛巾,仔细地给婆婆擦脸擦手。李建国则忙著捅旺炉火,又往炉子上坐了一壶水。李玄则乖巧地爬上炕,坐在奶奶身边,小手轻轻帮奶奶揉捏著没有打针的那条胳膊。

“行了行了,別忙活了,我没事了。” 王秀兰看著围在身边忙碌的家人,心里暖烘烘的,嘴上却嗔怪著,“就是腿脚还有点不利索,养养就好了。建国,桂芬,你们也累了一宿了,快歇歇。”

“娘,我们不累。” 张桂芬拧乾毛巾,动作轻柔,“您饿不饿?我给您熬点小米粥,放点红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