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定製订单破难关 研学合作拓新途(1/2)
清溪荷韵·第364章 定製订单破难关 研学合作拓新途
上海客户的一千份定製竹编礼盒订单,像一块巨石投入清溪村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村委会里,许朗將订单合同铺在桌上,周师傅、苏晚和陈阳围著桌子,眉头都微微蹙著。
“一千份礼盒,要求下个月中旬交货,每盒里要有一个迷你收纳筐、一对竹编杯垫,还要刻上客户公司的logo。”许朗指著合同条款,“时间紧,任务重,周师傅,您这边能吃得下吗?”
周师傅手指在桌上轻轻敲著,心里飞快盘算:“迷你收纳筐和杯垫都是小物件,熟练工一天能做十个,但要刻logo就麻烦了,咱们现在靠手工刻,慢不说,还容易出错。”他顿了顿,“村里现在有六个竹编师傅,加上帮忙的年轻人,一共十二个人,满打满算,一个月最多做八百份,还差两百份缺口。”
苏晚立刻拿出手机:“我联繫一下邻村的竹编合作社,看看他们能不能帮忙代工。不过得先確认他们的工艺水平,不能砸了咱们『清溪荷韵』的招牌。”陈阳也补充道:“我去对接木材和竹料供应商,保证原材料充足,再租个临时仓库,存放做好的礼盒,別堆在作坊里影响生產。”
许朗点点头:“就这么办。苏晚,你明天去邻村考察,重点看他们的竹编细节和品控流程;陈阳,原材料必须是三年生的楠竹,韧性好,不易开裂;周师傅,你负责制定生產计划,把每天的任务分到每个人头上,再安排专人负责logo雕刻,確保每个產品都达標。”
第二天一早,苏晚就带著竹编样品去了邻村的绿竹合作社。合作社的张社长热情接待了她,还带她参观了生產车间。车间里,几位师傅正在编织竹篮,苏晚拿起一个刚编好的篮子,仔细检查边缘是否光滑,纹是否整齐。“张社长,你们能做这种迷你收纳筐吗?还要在上面刻logo。”她拿出样品,指著上面的纹。
张社长接过样品,看了看:“收纳筐没问题,我们之前做过类似的,但刻logo得买专门的雷射鵰刻机,现在用手工刻太慢了。”苏晚心里一动:“雷射鵰刻机?大概要多少钱?如果咱们合作,这台机器的费用能不能分摊?”张社长算了算:“一台小型雷射鵰刻机大概两万块,要是你们能承担一半,我们马上就买,不仅能赶这个订单,以后还能接更多定製单。”
苏晚立刻给许朗打电话匯报,许朗毫不犹豫地答应:“可以分摊,这台机器对咱们以后发展定製业务也有帮助。你跟张社长签个合作协议,明確工艺標准和交货时间,保证產品质量。”
当天下午,合作协议就签好了。绿竹合作社连夜订了雷射鵰刻机,三天后机器就到了。周师傅特意带著阿明去学习操作,阿明年轻学得快,半天就掌握了雕刻技巧,还教会了合作社的两位师傅。
有了雷射鵰刻机,logo雕刻效率大大提高,原本手工刻一个要十分钟,现在机器一分钟就能刻好,还能保证每个logo都一模一样。竹编师傅们也加快了速度,清溪村的作坊每天能做六十份,绿竹合作社每天能做四十份,刚好能赶上交货时间。
就在大家忙著赶订单时,苏晚接到了上海客户的电话,对方突然提出要增加礼盒的內包装:“我们想在礼盒里加一层丝绸衬布,再印上公司的企业文化,这样显得更高档。”苏晚心里一紧,现在距离交货只有二十天,重新定製衬布肯定来不及。
她赶紧找到许朗商量,许朗思考片刻:“咱们村不是有做土布的李奶奶吗?她的土布都是手工织的,质感好,顏色也素雅,不如用土布做衬布,再让王婶用荷染的顏料印上简单的图案,既符合咱们的乡村特色,又能体现手工温度。”
苏晚眼前一亮,立刻去找李奶奶。李奶奶正在院子里织土布,梭子在经线间飞快穿梭,土布上的条纹整齐有序。“李奶奶,您这儿有现成的浅灰色土布吗?我们需要一千块,每块三十厘米见方。”苏晚说明来意。
李奶奶停下手里的活,掀开织布机旁的布帘:“刚好有一批刚织好的,你看看合不合心意。”苏晚拿起一块土布,摸起来柔软厚实,纹理清晰,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太合適了!李奶奶,您能帮我们把这些布裁剪成统一尺寸吗?”“没问题,我再叫上村里的几个老姐妹,两天就能裁好。”
土布裁剪好后,王婶带著荷染工坊的姐妹们开始印。她们用海绵蘸著淡蓝色的荷染顏料,在土布上印出小巧的荷图案,既不张扬,又充满了清溪村的特色。苏晚把做好的样品寄给上海客户,对方看了非常满意:“比丝绸衬布更有特色,就用这个!”
解决了內包装的问题,大家更加干劲十足。周师傅每天都要检查做好的竹编產品,確保没有毛刺和瑕疵;阿明负责雷射鵰刻,每刻完一批都要抽查logo的清晰度;李奶奶和王婶则按时交货,保证內包装供应不脱节。
距离交货还有五天时,一千份定製礼盒终於全部完成。苏晚和陈阳带著礼盒去物流公司发货,看著一箱箱印著“清溪荷韵”logo的礼盒被装上货车,苏晚长长舒了口气:“终於赶完了,这下能睡个安稳觉了。”陈阳笑著说:“这可是咱们接到的最大一笔定製单,要是客户满意,以后说不定还有更多合作机会。”
果然,半个月后,上海客户发来反馈,不仅对礼盒质量讚不绝口,还表示要和清溪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后公司的年会礼品和客户伴手礼都由清溪村负责。许朗拿著反馈消息,在村委会大会上宣布:“这笔订单的成功,证明咱们的定製业务是可行的,以后要重点发展,让『清溪荷韵』的產品走进更多企业。”
就在定製订单的事情告一段落时,陈阳带来了研学合作的好消息。他之前联繫的市实验小学,决定组织五年级学生来清溪村开展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第一批就有两百人。“学校要求咱们安排荷塘探秘、非遗体验和农事劳动三个环节,还要提供食宿。”陈阳拿出研学方案,“咱们的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刚好能容纳两百人,食宿没问题,就是体验环节需要好好设计。”
许朗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分配任务:“苏晚负责研学活动的整体策划,包括时间表和活动流程;周师傅负责竹编体验课,教孩子们编简单的竹编小掛件;王婶负责荷染体验课,让孩子们体验扎染的乐趣;李大嫂负责准备研学期间的餐饮,要健康营养,还要有清溪村的特色;陈阳负责对接学校,確认学生的过敏情况和特殊需求。”
苏晚很快就制定好了研学方案:第一天上午,学生们在荷塘边集合,由村里的老党员讲解荷塘生態知识,然后分组进行荷塘探秘,观察荷、荷叶和水生动物;下午,分成两组,一组去竹编作坊体验竹编,一组去荷染工坊体验扎染;晚上,在接待中心的院子里举办篝火晚会,让孩子们表演节目,品尝荷香酥和荷叶茶。第二天上午,去村里的农田体验农事劳动,採摘蔬菜和水果;下午,总结研学收穫,颁发“清溪荷韵研学小达人”证书,然后返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