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展馆绘蓝图民宿焕新顏,荷香引客至非遗谱新篇(1/2)

清溪荷韵·第346章 展馆绘蓝图民宿焕新顏,荷香引客至非遗谱新篇

省文旅集团的合作方案在暮色里泛著柔和的光,苏晚指尖划过“非遗展示馆”那行字时,窗外的荷塘恰好掠过一阵晚风,將荷香送进屋內,混著桌上刚泡好的荷叶茶香气,让人心头泛起暖意。

“张经理,非遗展示馆的选址您有想法吗?”苏晚抬起头,目光落在方案里留白的选址部分。张明放下手里的茶杯,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清溪村的简易地图,指著村口那片閒置的老宅基地:“我们实地考察过,这里挨著荷塘,又靠近村口的竹编屏风,游客下车第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宅基地面积足够,能分出展示区、体验区和售卖区,功能上很齐全。”

许朗凑过来看地图,手指点在宅基地旁边的小路:“这条小路可以拓宽,铺上青石板,两边种上荷,游客从村口走进来,既能赏荷,又能直接到展示馆,动线很顺。”他转头看向苏晚,“村里之前不是想把老油坊的旧木料留著吗?刚好能用来做展示馆的梁和门窗,既省成本,又能保留老物件的韵味,跟非遗主题也搭。”

苏晚眼前立刻浮现出展示馆的模样——青石板路两侧荷映水,老木料搭起的屋檐下掛著染布风铃,推门进去,左边是荷染布料的展架,右边是竹编成品的展台,中间留出空地做体验区,游客能亲手试试扎染,也能跟著周师傅编个小竹篮。她忍不住点头:“这个想法好!老油坊的木料是前年拆房时特意留的,都是几十年的老松木,纹理特別好看,用来做展示馆的门窗,肯定有味道。”

张明见苏晚认可,脸上露出笑容:“那我们就按这个思路推进,下周安排设计师过来,结合村里的意见出图纸。展示馆建成后,我们还会帮著对接文创公司,把荷染和竹编做成小摆件、笔记本这类文创產品,放在售卖区销售,利润咱们按比例分成。”

“还有民宿改造的事。”许朗补充道,“村里想改民宿的那三户,我已经跟他们沟通过了,他们愿意按文旅集团的標准改。明天我带设计师去量房,主要是保留老房子的结构,在內部加现代化设施,比如空调、热水器,再用荷染布做窗帘、竹编做灯具,既能让游客住得舒服,又能体现清溪特色。”

苏晚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拿起笔在方案上籤下自己的名字,又递给张明:“合作细节咱们就按方案来,后续有需要村里配合的,您隨时跟我说。”张明接过方案,小心地放进公文包:“我们儘快推进,爭取三个月內完成展示馆的基础建设和民宿改造,赶在国庆前正式开通非遗专线。”

送走张明和许朗,苏晚抱著合作方案走到荷塘边。暮色渐浓,荷塘里的残荷在月光下映出斑驳的影,她想起几年前刚回清溪村时,蓝染工坊还只是王婶家的小偏房,竹编作坊也只有周师傅一个人守著,如今不仅有了研学团,还能跟省文旅集团合作,心里满是感慨。正出神时,手机突然响了,是林晓打来的。

“苏晚姐,上海客户刚才发消息,说茶桌样品收到了,特別满意,正式合同已经寄出来了,还加订了二十套!”林晓的声音里满是雀跃,还夹杂著竹篾碰撞的沙沙声,“周师傅听说加订了,现在正跟我一起整理竹篾呢,说要赶在月底前做出五套,先给客户寄过去尝尝鲜。”

苏晚忍不住笑出声:“周师傅別急,咱们按进度来,保证质量最重要。对了,展示馆要做荷染和竹编的展架,你跟周师傅说说,能不能编一批竹製展架,再染几块大的荷染布当背景布,到时候展示馆里用咱们自己做的东西,更有意义。”

“没问题!”林晓一口答应,“我这就跟周师傅说,他肯定乐意。对了苏晚姐,明天纺织学院的那三个姑娘要走了,她们说想带些秋荷染的布料回去,做毕业设计,王婶让我问问你,要不要给她们算优惠点?”

101看书 追书认准 101 看书网,?????????s??.???超讚 全手打无错站

“不用算优惠,直接送她们每人两块布料吧。”苏晚想了想,补充道,“再让王婶写份秋荷染的配比说明书给她们,说不定以后她们能把秋荷染带到更大的舞台上。”

掛了电话,苏晚沿著荷塘边的小路往回走,路过张婶家的院子时,看见灯还亮著。她推开门进去,只见张婶正坐在桌边,手里拿著纸笔,仔细地修改荷酥的配方。“张婶,这么晚了还没休息啊?”苏晚走过去,看见纸上写著“低版荷酥”“抹茶味荷酥”,旁边还画著小小的荷图案。

张婶抬起头,笑著把纸递给苏晚:“白天跟赵姐聊了聊,她说城里现在流行低、健康的甜品,我就想改改配方,以后做荷酥时多做几个口味,游客选择也多。你看这个抹茶味的,用咱们村后山的绿茶磨成粉,加进麵团里,肯定又香又好看。”

苏晚看著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跡,心里暖暖的:“张婶您真用心,这样改了之后,荷酥肯定更受欢迎。对了,展示馆建成后,会有个美食体验区,到时候您可以在那里教游客做荷酥,让大家不仅能吃,还能学手艺。”

张婶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还担心以后年纪大了,这手艺没人学呢,要是能在展示馆里教游客,说不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她放下笔,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铁盒,打开后里面是用油纸包著的荷酥,“这是我今天做的低版,你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苏晚拿起一块,咬了一口,酥皮层层分明,里面的莲子馅带著淡淡的甜味,没有以前那么腻,还透著一股清香。“好吃!这个甜度刚好,不腻口,老人小孩都能吃。”她竖起大拇指,“张婶您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张婶笑得合不拢嘴,又拿起一块递给苏晚:“喜欢就多吃点,明天我再做些,让纺织学院的姑娘们带回去尝尝。对了,村里改民宿的那三户,今天来问我能不能帮著做些荷染布的桌布和竹编的餐垫,我已经答应了,等他们装修好,我就去量尺寸,爭取让每个房间都有清溪的味道。”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王婶就带著纺织学院的三个姑娘到了蓝染工坊。染缸里的秋荷染染料已经调好,泛著温润的焦绿色,王婶拿起一块白色布,教姑娘们做“夹染”:“夹染要先把布对摺,中间夹上荷叶形状的木板,再用绳子绑紧,放进染缸里泡,染出来就能有荷叶的图案。”

浅蓝衬衫的姑娘认真地跟著学,手指笨拙地绑著绳子,王婶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绳子要绑紧,不然染料会渗进去,图案就模糊了。”她帮姑娘调整绳子的鬆紧,又拿起一块染好的夹染布展示,“你们看,这块布上的荷叶图案多清晰,以后做衣服或者围巾,都特別好看。”

三个姑娘轮流尝试,不一会儿,染缸边就掛满了刚染好的布,在晨光里泛著淡淡的绿色,像一片小小的荷塘。“王婶,谢谢您教我们这么多。”浅蓝衬衫的姑娘接过王婶递来的两块布料和配比说明书,眼里满是感激,“我们回去后,会好好研究秋荷染,毕业展的时候肯定会展示,让更多人知道清溪的老手艺。”

王婶笑著摆摆手:“不用谢,你们能喜欢秋荷染,我就高兴了。以后遇到问题,隨时给我打电话,我要是能帮上忙,肯定尽力。”

送走三个姑娘,苏晚刚回到民宿,就看见许朗带著设计师在院子里测量。设计师手里拿著捲尺,仔细地量著院子的尺寸,还不时停下来,跟许朗討论:“这里可以搭个竹製的凉棚,夏天游客能在这儿喝茶赏荷;那边的墙角可以种上爬藤月季,开的时候跟荷塘相映成趣。”

许朗看见苏晚,招了招手:“苏晚姐,设计师说民宿的外墙可以用黄泥和稻草混合粉刷,保留老房子的质感,再在墙上掛些荷染布和竹编掛件,既有乡土气息,又能体现非遗元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