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非遗展上绽光彩,清溪美名传县域(1/2)

清溪荷韵·第306章 非遗展上绽光彩,清溪美名传县域

十一月的县城会展中心热闹非凡,县非遗文化展在此拉开帷幕。展厅內掛满了红灯笼,各个手作展位前都围满了人,陶艺的古朴、剪纸的灵动、刺绣的精致……各类老手艺在此匯聚,而清溪村的展位,凭藉著独特的“荷韵”风格,刚一布置好就吸引了不少目光。

展位被蓝染布和竹编帘围出一方小天地,正中央摆著周师傅耗时半个月编好的竹编屏风,屏风上的清溪村荷塘全景栩栩如生——垂落的荷叶、绽放的荷、飘荡的荷灯,连水面的涟漪都编得清晰可见;左侧的展架上,王婶的蓝染披风掛在最显眼处,深蓝底色上绣著浅蓝渐变的荷叶边,衣角缀著小小的竹编荷掛件;右侧则摆放著陈爷爷的小木勺礼盒,復古纸盒外印著木艺製作过程,打开后,蓝染布衬著刻有荷塘图案的木勺,精致又雅致;角落的小桌上,张婶的桂荷糕装在透明礼盒里,桂的香气隱隱飘散,引得路过的人频频侧目。

许朗、苏晚、林溪带著王婶、周师傅、陈爷爷早早来到展位,刚把宣传视频的电视打开,就有观眾围了过来。“这竹编屏风也太好看了吧!是手工编的吗?”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指著屏风问道。

周师傅连忙上前,眼里带著自豪:“是的!这是我用咱们村后山的毛竹编的,编了半个月,上面是清溪村的荷塘景色。您要是喜欢,我们村里还有竹编荷灯、竹编掛件,都是纯手工做的。”他说著拿起一盏小巧的竹编荷灯,递给女士看,“您看这荷灯,晚上点上蜡烛,光影透出来特別好看。”

女士接过荷灯仔细端详,连连称讚:“手艺真好!我女儿特別喜欢荷,这个荷灯我买了,再给我来两个竹编掛件,送朋友也合適。”

另一边,王婶也被几位观眾围住,大家都盯著她的蓝染披风看。“阿姨,这披风的顏色真特別,是怎么染出来的呀?”一个年轻姑娘好奇地问。

王婶笑著解释:“这是用咱们村的蓝草做的染料,要反覆染三遍才能有这个顏色,染好后还要晾晒,最后再绣上荷纹。您要是喜欢,我们还有蓝染方巾、蓝染围巾,顏色和纹都能选,也能定製。”她拿起一条浅蓝的蓝染方巾,展开给大家看,“您看这条方巾,上面的纹是扎染出来的,每一条都不一样,独一无二。”

姑娘看得心动,当即买下两条方巾:“我要一条自己用,一条送给妈妈,她肯定喜欢这种传统手作。”

陈爷爷的小木勺展位前也很热闹。一位做文创的老板拿起小木勺,摸了摸上面的刻痕:“大爷,您这木勺做得真精致,刻的荷特別生动。我们公司想做一批民俗文创產品,能不能跟您合作?”

陈爷爷眼睛一亮,连忙看向许朗。许朗上前接过话:“当然可以!我们陈爷爷的木艺手艺是清溪村的特色,除了小木勺,还能做木梳、木盘,图案都能定製。您要是有兴趣,咱们可以留个联繫方式,展会结束后详谈。”

老板连忙点头,跟许朗交换了联繫方式:“我特別看好传统手作的市场,你们的木勺既有特色又实用,合作肯定能成!”

林溪举著手机直播,镜头扫过展位的每一个角落,还时不时跟弹幕互动。“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清溪村的竹编屏风,周爷爷纯手工编的,是不是特別厉害?”“王婶的蓝染披风已经被好几位观眾问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在网上小店下单,非遗展同款哦!”“陈爷爷的小木勺刚才还吸引了文创老板来合作,咱们清溪村的老手艺越来越受欢迎啦!”

弹幕里满是支持的声音,“清溪村的手作太赞了!”“已经下单蓝染方巾了,期待收货”“以后去县城,一定要去清溪村看看”,还有不少网友询问线下体验课的预约方式,林溪都一一耐心回復。

中午时分,展会评选开始。评委们依次来到各个展位,仔细查看手作產品,询问製作工艺。当来到清溪村展位时,评委们停下了脚步,围著竹编屏风和蓝染披风仔细端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