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初八穀日,祈丰望岁,田埂初萌绿意新(2/2)
念秋和月娥在院里给昨天栽的桃树浇水。小水壶里的水慢慢渗进土里,树根周围的泥土变得湿漉漉的,月娥用小手摸了摸树干:“小桃树快喝饱水,长出叶子来。”念秋指著枝头上的嫩芽:“你看,它已经在长了,这个芽会变成叶子,那个芽会变成。”
许朗在厢房整理农具图谱。旧书上的图谱有些模糊了,他用薄纸蒙在上面,一笔一划地描下来,再用墨笔描清晰。“这些图谱得保存好,”他把描好的图纸夹在书里,“教村里人做农具时能用得上,比光说清楚多了。”
苏晚在厨房醃豆子。新收的黄豆煮熟了,拌上盐和辣椒麵,装在罈子里压实,再倒上些白酒:“这样醃出来的豆子又香又辣,配粥吃最好。”晓梅在旁边切萝卜乾,打算做些萝卜乾咸菜,晒得半乾的萝卜切成长条,撒上盐揉一揉,放在竹筛里晾著:“这萝卜乾得晾三天,才能收起来,越嚼越香。”
张奶奶坐在廊下,给孩子们讲穀神的故事。“穀神长著长长的鬍子,穿著麻布衣裳,手里拄著根麦秸拐杖,”她慢悠悠地说,“他走到哪,哪的庄稼就长得好;要是谁糟践粮食,他就吹口气,让那片庄稼长得稀稀拉拉的,收不上来粮食。”念秋瞪著眼睛问:“奶奶,穀神会来看我们种的豆子吗?”张奶奶笑了:“会的,他啥都知道,知道你们用心了,会保佑豆子长得好好的。”
傍晚时,天上飘起了细雨。毛毛雨落在脸上凉丝丝的,洒在刚翻的土地上,泥土的腥气更浓了。傻柱赶紧把晒在院里的粮食收进仓房:“这雨下得好,解了土地的渴,种啥都长。”晓梅把菜籽收进抽屉:“等雨停了,就把菜籽种上,让雨水泡一泡,出芽快。”
晚饭吃的是小米粥,配著醃萝卜和中午剩下的谷饼。小米粥熬得稠稠的,上面浮著层米油,喝下去暖胃;醃萝卜又脆又辣,很下饭。“这小米是去年的新米,”张奶奶舀了勺粥,“熬出来的粥就是香,黏糊糊的。”傻柱啃著谷饼说:“等今年收了新粮,咱换著样吃,做小米糕、小米饭,让大家吃个够。”
夜里,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像在给土地唱歌。许朗在灯下看书,是本讲节气和农事的书,他边看边在本子上记著:“穀日之后,该种瓜点豆了,三月初种黄瓜,三月中旬种豆角……”苏晚在旁边纳鞋底,麻线穿过厚厚的鞋底,发出“嗤啦”的响声,她纳得很仔细,针脚又匀又密。
念秋和月娥躺在被窝里,听著雨声。月娥小声问:“婶,穀神会在雨里走吗?”苏晚摸了摸她的头:“会的,穀神喜欢雨天,他在雨里走一圈,地里的庄稼就长得更旺了。”念秋搂著自己的布娃娃:“我把娃娃放在窗台上,让穀神看看,我会像爱护娃娃一样爱护庄稼。”
傻柱在厢房里打磨镰刀。磨刀石上洒了些水,镰刀在上面磨得“沙沙”响,火星子偶尔溅出来,像小小的烟。“这镰刀得磨得快些,”他用手指试了试刃,“等麦子熟了,才能割得快,不耽误工夫。”
张奶奶坐在炕头,手里数著佛珠,嘴里念念有词。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屋里的油灯忽明忽暗,映著她安详的脸。“今年一定是个好年成,”她心里想,“孩子们能吃饱饭,地里的粮食堆成山,比啥都强。”
雨下了半夜就停了。第二天一早,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照在湿漉漉的院子里,亮得晃眼。泥土被雨水泡得软软的,踩上去深一脚浅一脚,像踩在海绵上。念秋推开院门,看见院外的田埂上,麦苗喝饱了水,长得更高了,绿油油的一片,像块大绿毯子。
“快看,我们的豆子发芽了!”月娥突然喊起来。大家跑过去一看,昨天种豆子的地方,土缝里冒出了点点白芽,像小逗號似的,顶著层薄土,怯生生的。“是穀神保佑的!”念秋拍著手笑,“我说穀神会来看的吧。”
傻柱扛著锄头要去种菜籽。“这雨刚停,土正好,”他往菜畦里撒著菜籽,“种下去,不出五天准发芽。”建业背著筐跟在后面,往菜畦里撒草木灰:“多撒点肥料,长得壮实。”
苏晚和晓梅在院里洗衣服。井水凉凉的,洗得衣服格外乾净,晓梅把洗好的衣服晾在绳上,被风吹得轻轻晃,像面面小旗子。“这太阳好,”苏晚拧著衣服上的水,“晒一天就能干,晚上就能穿。”
张奶奶坐在廊下,看著院里的一切,脸上笑开了。阳光透过她的银髮,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金子。“好啊,真好,”她喃喃自语,“穀日下雨,五穀丰登,今年的日子准错不了。”
念秋和月娥在院里给桃树浇水,小水壶里的水慢慢渗进土里,树芽似乎又长大了些。两只燕子飞来了,落在桃树枝上,嘰嘰喳喳地叫,像在给她们唱歌。
许朗在院门口掛上了“五穀丰登”的匾额,红漆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看著匾额,又看了看院里刚发芽的豆子和远处绿油油的麦苗,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大家勤劳肯干,好好侍弄庄稼,到了秋天,仓房里一定会堆满粮食,日子会像这穀日的阳光一样,暖洋洋的,亮堂堂的。
这便是初八穀日后的日子,有泥土的芬芳,有新苗的生机,更有对丰收的期盼。就像那刚发芽的豆子,虽然还很弱小,却有著顽强的生命力,只等阳光雨露滋养,就会茁壮成长,结出饱满的果实,给院里带来满满的收穫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