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李世民李泰联袂而来(1/2)

问策,问的是朝政时局。

对策,对的是治国之道。

五十名文人士子看著桌案前的笔墨纸砚,神情不一。

诗以咏志,文以载道。

仅仅只有诗才,绝对无法协助太子处理政事。

於是,光有诗才之人,如丧考批。

自认为有治国才能之人,脸色带喜。

亦有人表情始终没有任何变化,面如平潮。

坐在主座上的李承乾,將下面这一幕,尽收眼底。

正当他准备让孔颖达宣布东宫属官定下来的策问题目之时,却被一声唱和声打断了。

“陛下驾到。”

眾人闻言,纷纷往明德殿门口望去。

只见穿著袞龙袍的李世民,正快步走来,身后还跟著一个小胖子李泰。

李长青心中一凛,不是吧,李世民怎么来了,还带著李泰一起!

在这两人面前,一个不小心就会暴露身份。

不过他反应很快,当即站起身来躬身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孔颖达、魏徵等臣子,还有那五十位考生,也一一起身,向李世民行礼。

“参见陛下!”

李世民发出爽朗的笑声,隨意的说道:“都平身吧。”

说著,一双充满威严的双眼,打量著在场的五十名文人士子。

“尔等写的诗文,朕都看过。”

“能进入这明德殿参与太子的殿试,已经足以表明尔等之才华。”

“即便最后没能被太子册封为明德殿大学士,也无需失望,朕同样会给你们一个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眾人闻言,顿时喜不自禁,纷纷谢恩。

他们之所以参加清明诗会,绝大部分的原因,都是为了奔一个前程。

如今有了李世民的许诺,便没了后顾之忧。

站在主座旁的李长青见状,忍不住一阵腹誹。

他知道李世民爱惜人才,却没想到竟然会明晃晃的跑到东宫跟太子抢人。

按照李承乾和东宫属官们的想法,十八人册封明德殿大学士,剩余三十二人亦可作他用。

毕竟能以诗才闯进这里的人,即便在治国之道上有所欠缺,那也个个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比绝大多数国子监的学生都强啊。

待李世民坐到主座上,眼前的一幕,不禁让他想起了当年在这里登基的画面,在这里和大臣们处理朝政的时光。

而今,类似的一幕,换成了他的儿子。

不由触景生情,很是感慨。

“参见太子。”

李泰屁顛屁顛的跟著李世民,来到李长青身前见礼。

李长青摸不准平日里李承乾与李泰说话的態度,心中斟酌一番,不动声色的道:“青雀也来了。”

说著,赶紧对孔颖达使了个眼神。

孔颖达瞭然,开始宣布策问题目。

题目一共有三道,分別考察学子们的治国方略、经义阐释以及时政对策。

可以说这三类策问,是宋代科举改革后,进士科主要考试內容。

李世民听的眼睛直放光,只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一样不得了的东西。

因而,当现场的文人士子开始答题之后,他立马拉著孔颖达、魏徵以及李长青,往不远处的承恩殿走去。

……

承恩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