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李曄:大明真是人傻钱多(1/2)

【王先生(管理员)】:@唐昭宗,张承业眼光毒辣。多看看群文件里的《新唐书》《旧唐书》《五代史》,自有分晓。

他直接甩出史料。

【王先生(管理员)】:刘季述,光化三年,率宦官囚禁你於少阳院,熔铁浇锁,饮食从狗洞送入,意图废立,手段酷烈,视君如仇寇!

而杨復恭,是在你先发难,联合杨守立等將其逐出京城后,才愤而率养子们断绝贡赋。此前,他权倾朝野,若真有刘季述那般狠毒果决之心,你焉有机会发动?

【唐昭宗】:先生所言极是,细究史书,杨復恭当时確未视朕为死敌…其反应迟缓,方让我有可乘之机…与刘季述、韩全诲相比,此人…竟显得有几分『忠厚』了

紫宸殿內,李曄回味著方才与张承业的密室长谈。

这位新任內仆令,一针见血的指出杨復恭权欲虽盛,但根基在禁中,与皇室一损俱损,是最可能被“引导”的力量。

反倒是刘季述,韩全诲之流阴险狡诈,若让其轻易掌权,未尝不会效仿仇士良之流,行废立之事。

这份清醒而务实的分析,让李曄对王先生的眼光和这位张承业的才干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先生(管理员)】:忠厚谈不上,少谋略、易操控倒是真的。安心与之周旋,私下可敬称其『杨国老』,示以亲近倚重之意。

【王先生(管理员)】:一来,你是他一力扶植上位,表面关係融洽;二来,他杨家『世为权家』,五代显宦,与李唐皇室早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起那些毫无根基、只知逞凶斗狠的阉宦,他更在乎长远利益和家族存续。

王辰肯定了张承业的判断,並给李曄吃下定心丸。

杨氏一族从杨延祚开始,世代执掌神策军或枢密院核心权力,早已是寄生在皇权之上的庞然大物。

皇帝在,杨氏才是“国老”。

皇帝没了,杨氏不过是藩镇眼中的肥肉。

这点利害关係,杨復恭再跋扈也拎得清。

为了加强忽悠效果,王辰祭出了“大杀器”。

【王先生(管理员)】:维繫关係,尚需一点『心意』。@唐昭宗取一件宫廷玉瓶或瓷罐,发红包与我。

李曄不明所以,但毫不迟疑。

片刻后,王辰接收了红包,一个精巧白瓷小罐出现在他面前。

王辰拿来一瓶拼多多19.9包邮、號称“一洗黑”的中华禪染髮剂,拧开盖子,將里面黏糊糊的黑色膏体小心地倒入白瓷小罐,直至装满,盖上唐代的瓷盖。

隨后他將白瓷小罐重新打包进红包,发给李曄。

叮!管理员【王先生】向【唐昭宗】发送了一个专属红包!

【王先生(管理员)】:此乃“乌涎露”,采崑崙山巔万年玄阴之气,合东海龙涎之精炼製而成!白髮遇之,顷刻转乌,神效非凡!你便说此乃你偶得之宝,特赐予『杨国老』,感念他拥立之功与为国操劳,以至华发早生。切记,此物珍贵,仅外敷於白髮根部,两刻(半小时)后以温水洗净即可。勿內服,勿沾眼。

王辰的意念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唐昭宗】:此物…真能乌髮?杨復恭那老阉…能信?

李曄接收红包,看著瓷罐里黑乎乎的膏体,粘稠如墨、散发著奇异化学香味,有些懵了。

崑崙?龙涎?乌髮重生?

这……这真能行?

王先生的手笔,总是这般……神秘莫测!

【王先生(管理员)】:他年过六旬,头髮白,最是在意衰老之象。你前番表演已让他放下戒心,如今再施以『恩宠』,他必深信不疑,感激涕零。”

王辰嘿嘿一笑,对付杨復恭这种脑子不太灵光又有点虚荣的老权宦,这种小恩小惠加情感绑架,往往比真金白银更有效。

这时候,朱由检突然跳出来。

【明思宗崇禎皇帝】:@王先生,先生!大喜!大喜啊!曹化淳办成了!曹化淳已將李曄那秘色瓷碗秘密出手!买家是成国公府!两千两雪银!整整两千两啊!朕……我已按先生吩咐,当场赏了曹化淳二百两作『司礼监辛苦费』!此奴才感激涕零,跪地叩首,指天誓日要为朕效死!

西暖阁,朱由检看著御案上,曹化淳刚送来的那两张银票(每张一千两),激动得浑身颤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