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国与国的关係(1/2)

赵政不知道太子偃这般看重自己,有秦国使者来接,寧得罪秦王也要诛杀自己,比魏惠王对公孙鞅还要狠。

幸好此子只是太子,不是赵王。

他正在接待擅长技击的卫僚,与恰巧来拜访的项昌。

“老朽听闻有形跡可疑之人在驛馆被擒,想到王孙无可用人手,便费数日给赵子找几名楚人游侠充作门客,没想到有壮士自荐,倒白费了工夫。”

项昌抚鬍鬚嘆道。

这叫卫僚的游侠他听说过,据说擅长技击之术,在邯郸城外以一敌十,带伤搏杀游侠十余人,嚇退了来往商贾行人,因此闻名邯郸。

不少权贵皆想招揽其为食客,没想到此人竟来到了驛馆,攀附起秦王孙,倒也眼明心亮。

项昌微微点头,心里赞道。

而赵政听对方谈论那贼头贼脑,在驛馆附近游荡鬼鬼祟祟之人,也不禁心有余悸。

这段时间他明明已经收敛了许多,法家著作学说也在减少。

不知是何人对他嫉恨不已,竟然找人意图混进驛馆,想把藏在身的毒蛇偷放到馆內。

幸好豢养的犬对其狂吠不止,才让他显露端倪。

此贼遭士卒喝住脚步,畏惧之下转身而跑,门前的披甲士卒怕追赶不上,只得挽弓射腿,结果误打误撞射穿了贼人脖颈,当场流血毙命。

几名拉弓搭箭的卒士也愣在了原地,不明白慌乱间是谁在杀人灭口?

负责带队的头领脸色剧变,立即將几人制止住,任由他们解释,也毅然决然用绳索捆绑起来。

后来检查贼人尸体才发现,原来是他逃跑时,不小心脚踢到了隆起的夯土石块,整个人才突然栽倒,连话都没说几句便毙命了。

但出了疑似刺杀之事,放箭的士卒都要被更换。

赵政骤闻此事,立马找来燕太子丹商议,质子可能被人行刺一事,可不仅关係他的生死,也关係別国质子安危。

要真有人敢肆无忌惮的行刺,谁还有敢將重要储君送来赵国邯郸,结盟的约束力也会丧失。

燕丹头冒冷汗赶来,他內心也震惊无比,到底是谁想嫁祸给赵人,再度挑起秦赵之战?

会不会是……?

不对,不对,他身为燕太子都没听说过此事,应该不是燕国所为。

不是燕国又会是谁,会是齐人吗?

总之肯定是见不得赵国好的人,有疑似刺杀秦王孙的行为,那必定会衝著他来。

毕竟他是尊贵的燕国太子,要出事会比秦王孙还將引起波澜。

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危险,燕丹就眼里凶光毕露,绝不能轻易將此事放下。

太子丹拍著胸膛要带尸体与放箭士卒前去赵王宫问责赵王。

赵人既然无力保护质人安全,何以取信天下,还不如把质子都放回国。

赵政没有阻止,任由燕丹怒气冲冲带著他驾车朝王宫而去。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赵王丹对秦人颇有成见,没有接见他这苦主,只见了燕太子丹给出承诺赵国必会严查此事。

隨后又和燕丹聊起来燕赵之亲,许诺了不少才让太子丹怒气缓解。

燕丹出了宫门后,望到表情肃然的赵政,色神略有尷尬。

那一刻,赵政压下怒火,面色如常的揭过。

想搞清楚谁欲谋害他,赵王和燕丹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刺杀之事列国皆有可能为之,包括邯郸权贵。

谁都不敢光明正大杀他,因为得罪不起秦国,何况他今非昔比,有法家名望护身,加上他离秦王看著过於遥远,自幼在赵国长大,对各国来说不是没有机会骗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