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我的燕国(1/2)

“王孙用法家十三篇名动邯郸。”

燕丹起身揖一礼,问道:“我想请问王孙,燕国能行文、武王之事么?”

“还望王孙为燕国指出明路。”太子丹毕恭毕敬下拜。

赵政听罢感到头疼。

燕国比魏国还难振兴,要是燕昭王、惠王时期还有办法图强,那时燕国被齐国肆虐,破除了数百年暮气,大批贵族遭齐军所杀,庶民也遭受祸害,国家只想向齐国报仇。

可占据齐地多年仍被田单所破,不仅打碎了燕人復仇的心,还让燕卒畏惧心理又回来了。

这一点在与驛馆燕卒们交谈,就在他们话语间隱隱感到了恐齐。

齐国与燕国接壤太近,八百年来齐强燕弱早深入人心,田氏代齐对於许多燕人来说,齐国只是换成了田氏,强大的齐国一直都在旁边,弱国岂能不惧。

赵政见太子丹揖礼弯腰不起,沉吟道:“燕国想要同时行文、武王之事,需要做到税足、修德、伐齐便可。”

“如何做到税足与伐齐?”燕丹听得错愕,没想到秦王孙会给出伐齐建议。

要知当年燕国伐齐大败,损失了不少燕卒,举国上下都认为报了昔年之仇,只要齐国不主动进攻,就不必再与强齐作对。

这些年齐国也在逐渐恢復元气,燕国接壤的赵、齐两国中,是赵国被秦军重创的更厉害。

能写出法家经典之作的人,不难看出此时赵齐孰弱孰强。

莫非因在邯郸不便直言伐赵,王孙害怕泄露消息,故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表面劝燕国伐齐,实际让燕国攻赵?

燕丹望向秦王孙,一脸狐疑般猜想道。

“太子可知钱財重要?”赵政没看明白太子丹的眼神,捋了下思绪问道。

“丹自然知道,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邦交武备,哪一样皆离不开钱財。”

“这两年若没钱財打点,丹在邯郸养的门客百人,想必早走光了。

燕丹忍不住苦笑道。

当然这是他在秦王孙面前特意表现自己对门客放任態度,实际成为他门客要敢私自离开,就得忍受被人唾骂。

“钱財对一国如此重要,太子觉得从何处最能收拢钱財?”

赵政笑著问道。

“兴兵討伐別国!”燕丹有如醍醐灌顶,扬声击掌回答道。

不愧是法家赵子,懂得循序渐进让他豁然开窍。

只是话音刚落,燕丹想法就被打断,赵政喝道:“不可伐!”

“为何?”

列国想钱財来得快,不就出兵掠夺別国来肥自身,燕国为什么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