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闻鸡起榻(1/2)

“不才乃鲁人孔戚,不知君有何指教?”

鲁儒对来自楚国的农家老者,揖了一礼,淡淡问道。

这就难怪了,原来是鲁人啊,无怪对他仇恨这么高。

项昌打量孔戚一会儿,最终哑然失笑,心里感到一乐。

楚王灭鲁国项氏也多有出力,他听闻攻破曲阜之际,有儒者誓死不愿为楚国效力,纷纷逃往列国游说,还妄想各国能復立鲁国。

这么想也难怪对方有此恶意,赵子得罪儒家学派,楚国则是得罪鲁人,唔不对,鲁人如今也是楚人,得罪的只有鲁儒。

“君以先贤为师指教不敢当,但老朽觉得赵子所言非虚,如今用周礼救不了天下,救不了周室,更救不了鲁国。”

“不然怎么会有人流亡四海过著朝不保夕,食不充肠的日子?”

“当年孔子斗不过鲁国三桓,索性携带弟子门徒周游列国,遍地宣扬儒家之学。”

“今孔君又效仿先贤,周游列国传颂鲁地儒学,可见鲁儒善於变通,不敢为仁义赴汤蹈火,鲁人不如楚人多矣,哪来的口气嘲讽楚国?”

项昌用眼神揶揄说道。

说楚王是不讲道义的蛮夷,也没见你们这些讲道义的儒者留在曲阜和鲁公同生共死。

同样是儒家弟子,卫人子路却能做到结缨而死,比你们这群跑得比箭矢还快的鲁儒强多了。

“楚贼竟然如此无理!简直辱我太甚,可敢拔剑?”

孔戚气得连身体都颤抖起来,手指著项昌哑声道。

儒家向来讲究礼法,但楚人不仅当面攻击他信奉的儒家,还攻击先贤侮辱鲁儒,更戳到了他痛处,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君莫要如此,莫要如此!”

“息怒,息怒!”

此话一出,眾人皆吃惊不已,立刻有人站起来劝架,首先项昌已然鬚髮皆白,早就年老体衰约斗又有什么意义。

其次来者是客,在邯郸城內鲁人是客,楚人也是客。

眼见两客相爭,而主人不闻不问,不是赵国的待客之道。

荀儒子弟虽也恼怒项昌侮辱周礼与孔子,也清楚三国之间的关係,赵国急需魏、楚分担秦国的压力,不能轻易交恶楚国。

对方固然为农家弟子,却是出身楚国项氏,因一时口舌之爭得罪,非明智之举。

项昌嘴角露出一丝讥笑,看遍在场儒者,笑道:“诸君既然不肯指路,昌便去別院问路,原以为荀子生於赵国,赵人必多知礼,故兴致勃勃前来拜访。”

“不想扫兴而归,难怪荀子寧愿留在楚国也不肯归赵,想来必有缘由。”

不待有人出声留客,项昌背手拂袖离去。

快步出到门外,抬头望向院门用赵篆书写的儒字,嗤之以鼻道:“儒院?嗟夫,楚国项氏再也不来了!”

……

外边纷纷扬扬闹得满城风雨之际,赵政却回到了驛馆,並向太子丹借来二十名燕卒日夜守护四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