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县试將临(1/2)

这首诗讚誉极高,“雏凤清於老凤声”喻指张云青出於蓝,“壮游万里”点其经歷,“笔底波澜关世路”赞其文章关切现实,“直上青云”则是殷切期望。

李琮如此赠诗,对张云来说无疑是极高的褒奖与期许。

张云此时也是心潮澎湃,心中对李琮也是感激万分,他深深一揖道:“先生厚爱,赠诗勉励,学生……学生定刻苦勤勉,不负先生厚望!”

李廷在一旁亦是为表弟感到高兴。

“去吧,老夫静候汝县试佳音。”李琮含笑頷首。

张云再次行礼告退。

“廷儿帮我送送云哥儿!”

“是,父亲!”

出了李宅,张云犹自激动不已,將诗笺小心收好。

“云哥儿,我爹可是极少如此讚誉后学,更遑论赠诗。你可知这是何等看重?”李廷感嘆道。

“小弟明白,唯有竭力向前,方能不负先生与表兄期望。”张云郑重道。

两人边走边谈。李廷又详细问了张云游歷的细节,听闻铁山匪患与盐井见闻,亦是唏嘘不已。

得知张云向张鸿禎提议购置铁山之地以为家族退路,李廷沉吟片刻道:

“云哥儿,此事颇有远见。如今看似太平,然边陲不寧,內地亦时有流民骚动,狡兔三窟,確是世家存续之道。若需为兄在府城打听些山地买卖的律例章程,儘管开口。”

“多谢表兄!”张云大喜,这正是他所需。

李廷一直把张云送到了街口,方才分別。

李廷走后,张云则记起曾与周文远三人有约,便对张山与张铁头道:“铁叔,山哥儿,咱们去县学看看吧。”

李琮之宅本就在县学旁边,拐过街角就到了县学。

此时年节刚过,学內略显冷清,但仍有不少学子已经回校苦读。

张云刚至门口,便遇著一位相识的书生,正是那日一同游玩的郑宏。

郑宏一见张云,便惊喜的叫道:“张云学弟,你可来了,快快进来,周文远他们可都惦念著你呢!”

寒暄几句,张云便隨郑宏入內。

县学內此时已有十余位学子,正在切磋文章,或高声辩论经义。

见郑宏带著张云进了,便有人问道,“郑宏,这位小兄弟是谁?”

“这是张云学弟…”

“张云,可是张家坝的张云……”

“正是!”

眾人听闻是张云来了,一个个围拢了过来。

“张云小弟听说游歷半载,必有奇闻趣事,快与我等分享分享!”

“云学弟可曾遇险?”

“张云,你可有佳作让我等拜读?”

眾人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张云一一笑著回应,略去惊险之处,只拣些风土人情、古蹟见闻说来,已引得眾人嘖嘖称奇。

当他说起盐井劳作之艰辛、盐丁生活之困苦时,斋舍內渐渐安静下来,眾人皆面露凝重之色。

这些埋头诗书的学子,何曾听过如此真实而沉重的民生百態。

“……故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我等读书,所求功名,若不能体察民瘼,为民请命,又有何意义?”

张云最后感嘆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