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雏凤清於老凤声(1/2)

张云在文章中借铁山剿匪之事,引申论述卫所军户逃亡、屯田侵占、操练废弛、武备不修等诸多弊端,忧虑之情溢於言表。

良久,李琮放下文稿,长吁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向张云:“此文……果真是你游歷后所作?”

“不敢欺瞒先生,確是学生所见所感,仓促成文,必有诸多疏漏谬误之处。”张云恭声道。

李琮抚掌轻嘆:“好一个『所见所感』,若非亲身深入体察,是写不出如此切中时弊的文章。”

这时他停顿了下来,目光炯炯的看著张云道:“云哥儿,你可知单以此二文论,你的见识与文笔,已远超一般秀才,甚至许多廩生、贡生,亦未必有你这般关切实务的胸怀与眼力!”

张云闻言,心中激动,忙道:“先生谬讚,学生愧不敢当。只是眼见民生多艰,武备不修,心中忧虑,不吐不快。其中诸多见解,尚显粗浅,还请先生指点不足。”

李琮摇头,正色道:“非是谬讚,制艺文章,做得团锦簇者,世上其实不少,尤其是江南之地尤多。”

但能如你这般,脚踏实地,洞察世事,字里行间有忧国忧民之心的,却是很少。”

“科举文章虽重程式,然朝廷取士,最终所求者,仍是能办事、能建言之人。你已得此精神,尤为可贵。”

隨后他又拿起文稿,逐一为张云点评,何处数据可再核实,何处论述可更深入,何处建议可稍作调整,皆言之有物,切中肯綮。

张云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连连点头,只觉获益匪浅。

点评完毕,李琮又道:“云哥儿你之才学,县试一道,只要正常发挥,必是案首之选。府试、院试亦难不住你。你所虑者,应是更高远的乡试、会试吧?”

“先生明鑑。学生確想向先生请教,这县试、府试、院试,有何需特別注意之处?”张云趁机问道。

李琮沉吟片刻道:“县试由本县主持,一般考四书文一篇、试帖诗一首。你基础扎实,经义通透,文章理法俱佳,只需注意格式无误,书法工整,避讳谨严即可。”

“府试由知府主持,除四书文、试帖诗外,或加考经文、律赋。考题范围更广,需博览群书。

观你文章,涉猎颇广,问题应当不大。府学教授亦是务实之人,见你《盐政》《卫所》此类文章,想必也会青睞有加。”

“院试由学政大人亲自主持,最为关键,决定秀才功名。

学政大人乃京官清流,眼光更高。不仅考文章才学,更重器识风度。

你需举止得体,对答流畅,文章既合规矩,又最好能展现几分经世之志,恰如你这几篇文章所示。

不过汝要记住,考试时文章需更含蓄精炼,切不可过於锋芒毕露,言辞激烈。学政见你年少有为,志存高远,自然心生欢喜。”

李琮细细道来,將各级考试的关键点、主考官的喜好、乃至考场注意事项,都一一告知张云。张云凝神静听,牢记於心。

“多谢先生教诲,学生如拨云见日,受益匪浅!”张云再次起身,深深一揖。

“不必多礼。”李琮虚扶一下,笑道,“你乃可造之材,將来前程不可限量。望你戒骄戒躁,潜心向学,他日金榜题名,为国效力,方不负所学。”

此时,老僕进来添茶。李琮似想起一事,“对了,你廷表哥这些时日亦在家,你二人可多多切磋砥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