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名教为笼困俊杰,竹林作帆济沧海(1/2)
钟雅走上前来,深深地看了刘奚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惋惜,有无奈,更有几分对他刚才那番话的隱忧。
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化为一声长嘆,拍了拍刘奚的肩膀,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
因为这事上升到了礼的范畴,他身为士人,不太好反驳,也不能反驳。
他必须立刻回去,设法將此事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张虎垂著头,不敢看刘奚的眼睛。
他知道,若不是刘奚巧妙的辩护。
自己面临的恐怕不只是停职三月,而是直接革职查办。
很快,堂內便只剩下司马耀和他那群羽林郎,以及刘奚。
司马耀缓步走到刘奚面前,脸上掛著酣畅淋漓的笑容。
“刘奚,你可还记得?”
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快意,“当初你用一个孝字,当眾羞辱我,让我下不来台。”
他微微前倾,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你教我何为孝,今日我便教你,何为礼。”
他直起身子,放声大笑,笑声在这空旷的厅堂中显得格外刺耳。
“这一报,还一报,滋味如何啊?”
刘奚没有回答,只是抬起眼,用一种平静无波的眼神,静静地看著他。
等到所有人离去,刘奚默默收回那双靴子,也来到了走廊上。
往日里,总会有相熟或好奇的令史、书佐,主动上前来与他拱手见礼,热情地请教一二。
而今天,这条路,却变得异常漫长和寂静。
他看见前方几名度支曹的小吏正在交谈,他们一看到刘奚的身影,便立刻噤声,尷尬地別过头去,假装在看风景。
他看见左侧廊下,一名曾向他请教过装订术的礼令史,本是迎面走来,却在目光相接的瞬间。仓皇地转身,钻进了旁边的一条岔路。
整个尚书台,仿佛在一瞬间,为他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躲闪的眼神,和压低声音的窃窃私语,像针一样,从四面八方刺来。
背礼狂徒,这个名號,至少短时间內从刘奚身上摘不掉了。
刘奚回到监造所后,一连数日都闭门不出。
院子里,新招募的工匠和流民们干得热火朝天,叮噹的锤击声、拉锯的刺啦声与人们的號子声混在一起,充满了勃勃生机。
但这股热浪,却似乎传不进刘奚那间安静的屋子。
他並非在沮丧,而是在復盘。
那日公堂之上的交锋,自己不算输得太狠,至少这监造所没有被查封。
但是坏消息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刘阳几乎是撞进屋子里的,他手里捏著一张纸,脸色比上次听到敕问时还要难看。
“兄长……”
他的声音乾涩沙哑,带著一丝绝望。
“有个来自陈郡的士人,名字叫袁戚的……他在席上公开评价你。”
刘奚抬起眼,示意他继续说。
刘阳深吸一口气,像是要读一篇悼文,將纸上的话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声音中充满了屈辱和愤怒:
“刘奚此人善小慧,而不达大礼;工於筹策,疏於名教。』”
“譬之锦上作,远看灿然,近之则失其经纬;对坐可娱片刻,临事便坏常章。”
“智足以济一域之务,敬不足以当庙堂之仪;巧能夺人之目,德不能服人之心。”
“若不知內外之分、尊卑之序,终以小利相挠,大体遂亏。”
每念一句,刘阳的脸色就白一分。念完,
他几乎要將那张纸捏碎,愤愤不平地说道:“他这番话,看似句句公允,实则字字诛心啊。”
刘奚静静地听著,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真正的攻击来了。
朱整的弹劾,是明面上的刀枪。
而袁戚的这番评价,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之前自己在洛水旁一诗而留名,也得罪了那位陈郡的士人,这是落井下石来了。
“小慧”、“工巧”、“夺目”,这些词看似在夸他聪明能干,却死死地把他钉在了术的层面,而彻底否定了他在道上的资格。
伯父刘玄说过清浊的区別,越是干实事,便越落於浊流的范畴。
“不达大礼”、“疏於名教”、“坏了常章”,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这是在向整个士族阶层宣告:刘奚,是一个不懂规矩的浊匠,一个只知奇技淫巧,却无视圣人教诲。
他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工具使用,但绝不能被接纳为士人的一员,更没有资格登上庙堂
这番评价传播开来,比任何一道敕令都可怕。它会成为一个標籤,一个烙印,死死地贴在刘奚的身上。
从此以后,无论他做出多大的功绩,都会被人用小利挠大体来轻易消解。
刘奚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院中那些挥洒汗水的身影。
刘阳还在焦急地踱步。
“兄长,你倒是说句话啊,这可怎么办?这名声一旦坏了,咱们在洛阳就真的寸步难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