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旧制之外觅新军, 白纸之上画乾坤(2/2)

就在庭院中的气氛因周广宗的挤兑而陷入沉默的尷尬时,刘奚的声音清晰地响了起来,瞬间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了回来。

“我既得卫尉许可,自募护卫,今日便定下规矩。”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最后定格在一名站在角落面容沉稳的中年人身上。

“这一什,便以莫延年为什长。”

莫延年立刻出列,对著刘奚一抱拳,动作標准而有力,沉声道:“诺。”

刘奚暗自点了点头。接著,他的目光转向周广宗和皇甫燕。

“周广宗、皇甫燕,为伍长。”

此言一出,周广宗愣了一下,隨即咧嘴一笑,而皇甫燕的眉头则瞬间拧紧。

虽然他没有出言反对,但那骤然冰冷的眼神,已將他的不满表露无遗。

刘奚將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却波澜不惊。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周、皇甫二人,无论让谁居於另一人之上,都难免心生芥蒂。

如今以老成持重的莫延年居中调度,再让他们二人各自带领一伍,互为犄角,既能相互竞爭,又不至內耗。

再说了,皇甫燕虽然之前是曲军候,但是当下没有带来任何功劳,让他凌驾於所有人之上,对於几位老人也是不公。

周广宗是个藏不住话的,他看了一眼皇甫燕那副样子,嘿然笑道。

“怎么,不服气?你寸功未立,便想当什长?能当个伍长,管著几个人,就该偷笑了。”

说罢他脸上的戏謔却化为了真挚,转头对著刘奚一抱拳,声音洪亮。

“郎君,但能重新披甲,列入军伍,哪怕只是个伍长,我也心满意足!”

他这一番话,瞬间点燃了院中的气氛。

对他们这些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人来说,什么官职大小都是虚的。

能重新回到熟悉的队伍序列里,有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这才是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先前因皇甫燕而起的些许尷尬烟消云散,整个小院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振奋之中。

院中的喜气尚未完全散去,皇甫燕又问道。

“人,从何处招募?”

刘奚看著他,平静地吐出两个字:“流民。”

“流民?”

这两个字仿佛是什么污秽之物,让皇甫燕的眉头立刻紧紧锁在了一起,眼神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厌恶与鄙夷。

“我朝行世兵之制,军户父死子继,世代为兵,此乃国之根基。从流民之中募兵?他们无根无源,无纪无法,与盗匪何异?如何能用!”

整个西晋,最精锐的就是这些从曹魏留下的世兵了。

皇甫燕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身为职业军人,对於流民军的鄙视,属於是天生的。

刘奚没有动怒,他似乎早就料到了皇甫燕会有此一问。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他缓缓说道,“但在我这里,规矩要改一改。”

“我要的是清白乾净的少年。他们或许身体孱弱,但心思单纯,如同一张白纸,你教他们什么,他们便是什么。这比招募那些满身匪气的老兵油子要好得多。”

“最重要的一点,”刘奚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少年人脑子活络,可以教可以学。我要的,可不是一群只懂挥刀的莽夫。”

他转过头,看向一直恭敬肃立的什长莫延年,语气温和了许多。

“莫什长,明日我等去城外流民营,就按我说的,挑一些十四到十六岁的少年。另外你再去城中寻一位可靠的蒙学先生,先教他们识字。”

莫延年一愣:“先生?”

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刘奚。

招兵,不看体格,先看年龄?

入了伍,不练杀敌,先学写字?

刘奚微微一笑。

“对,聘请先生,每日操练之余,教他们识字、算术。你的儿子,也一併跟著学吧,束脩由我监造所来出。”

在这个时代,忠诚是一种结构性的產物,而非单纯的情感。

支撑起整个西晋统治阶级的,正是两种根深蒂固的军事制度。

其一是国家的世兵制,军户身份世代相传,为国戍边。

其二,则是各大世家赖以生存的部曲。

部曲的忠诚建立在乡土、血缘与累世的恩义之上。

一个家族的部曲,往往与主家同乡同里,祖祖辈辈都为主家服务,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依附关係。

这种忠诚,是刻在骨子里的,外人绝难撼动。

而刘奚什么都没有,没有盘根错节的乡党。

但他知道一种更纯粹,也更极致的忠诚模式。

那便是数百年后,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那些起於草莽的军头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手段。

那些军头同样无根无凭,他们便自己创造根基。

从流民、孤儿中挑选少年,將他们收拢在身边。

这些少年一无所有,军头便给予他们一切:衣食、庇护、武艺、知识,乃至身份与尊严。

他们將成为这些少年唯一的依靠,如同再生父母。

如此一来,所培养出的忠诚,便不再指向某个家族或某片乡土,而是绝对地指向施恩者本人。

刘奚要做的,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