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城外但见白骨露, 十年基业起荒芜(1/2)

次日上午,天光大亮。

刘奚带著新任命的队率莫延年、两名伍长周广宗和皇甫燕,以及刘阳等一行人,前往他们未来的立足之地——监造所。

监造所离刘奚的住宅不远,是一处占地颇广的院落。

这里原本是城中一处生意不错的染坊,坊主在不久前的战乱中不幸丧命。

其家產无人继承,院子便被官府充公。

如今尚书台的一纸文书,就將它划拨到了刘奚的名下。

推开落满灰尘的大门,一股混杂著染料与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院內散落著废弃的陶瓮和木架,显然已荒废多时。

已有四名工匠候在那里,见刘奚进来,纷纷躬身行礼。

“小人卫平(卫安),见过监丞。”

其中两人率先开口,態度恭敬却不显卑微。

“小人李达(黄茂),见过监丞。”

另外两人也隨之行礼。

刘奚心中瞭然。

这四人,正是卫氏和荀氏借来的人手。

“往后监造所的事务,便要仰仗几位师傅了。”

刘奚客气地回了一礼,隨即道。

“所內诸事草创,但月钱用度,一概按照少府匠例发放,绝不短缺。”

那名叫卫平的工匠立刻直起身子,说道。

“郎君客气了。我家主人有令,我兄弟二人在此效力,不需监造所支付任何例钱,一切用度,皆由卫氏承担。”

看起来这两位工匠並非像荀氏借来的只是普通匠人,应该是颇有些地位的。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刘奚倒是清楚得很,卫釗打的是什么算盘。

卫釗对桐油墨的製作方法已是覬覦许久,派这两个工匠来,名为协助,实为偷师。

不过,刘奚也並不畏惧。

桐油墨的配方固然精妙,但真正的核心技术,在於那个他凭藉后世知识设计的恆温乾燥箱。

没有精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就算拿到了配方,也只能制出次品。

短时间內,这便是他拿捏卫釗,换取更多资源的筹码。

他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只一挥手。

“开工吧,今日,先將这里里外外清扫乾净!”

一声令下,眾人立刻忙碌起来。

刘奚先动手,搬运废弃的重物。

莫延年沉稳细致,带领著眾人打水除尘。

就连一向矜贵的皇甫燕,在短暂的犹豫后,也拿起扫帚,默默地加入了清扫的行列。

一整个上午,监造所內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到了下午,院落已初具雏形。

刘奚將后续的整理工作交给了莫延年,自己则牵出一匹马,马上带的全是胡饼。

他对周广宗和刘阳说道。

“走,隨我出城一趟。”

三人一马,穿过洛阳的城门。

城墙內外的景象,恍若两个世界。

一出城郭,扑面而来的便是无尽的萧索与死寂。

城外的沟堑与废弃的菜圃之间,散落著无数简陋的棲身之所。

草搭的茅庵、芦席撑起的棚子、破烂的车篷,如同一块块丑陋的疮疤,贴在大地之上。

刘奚驻足不前,默默地观察著。

即便是白昼,仍有成群结队的流民聚集在城门外,但是他们一旦靠近城门,就会被甲士驱赶。

到了傍晚,他们便会四散开来,拾取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

捡那些枯草和糠秕,升起一小撮可怜的火焰。

多数人都衣不蔽体,脚上裹著破毡。

更远处,河滩上有男丁在费力地挖掘荻根,希望能从中找到些许能果腹的淀粉。

妇人和孩童则在路旁,仔细地剖开野葵的果实。

刘奚的目光在这些挣扎求生的人群中缓缓扫过,进行著无声的甄別。

他看到了那些面带菜色、神情麻木的逃户。

他们大多来自河內、弘农等郡,原本是国家的编户或是世家的佃户。

持续多年的战爭,摧毁了很多地方的秩序。

看著眼前这片由绝望与挣扎构成的景象,周广宗和刘阳都感到了深深的压抑。

还有几处十分气派的棚子,麦粥的香气也飘得最远。

棚前竖著旗幡,上书“某氏招募佃户,供食宿衣物”。

刘奚的眼神却冰冷如霜,他注意到那些负责施粥的豪门家丁,目光根本不在那些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妇孺身上。

而是在人群中反覆逡巡,像鹰隼一样搜寻著那些尚算强壮的男子,还有少女们。

一旦发现目標,便会立刻热情地迎上去,许以重诺。

这根本不是招募佃户,而是赤裸裸的掠夺。

在这乱世,一个健壮的奴僕,其价值远胜几亩薄田。

这些晋代豪门,正用最廉价的食物,筛选和诱捕著流民中最有价值的劳动力。

一旦进入他们的庄园,那就是代代为奴。

在这样的层层筛选之下,被留下的,便只剩下那些老弱病残。

整个城外的流民群体,其人口结构呈现出一种残酷的倒掛。

看著那些抱著孩子的母亲,和那些步履蹣跚的老人,刘奚长长地嘆了一口气。

上巳节来的时候,还能看到抢夺食物的壮年男子,现在几乎很难看到了。

尤其是看到四人皆带著武器,流民们连看都不敢看。

刘奚昨日还满是宏图壮志的心,此刻却被眼前的景象狠狠刺痛。

他原本的计划清晰而冷酷:招募聪慧的少年,培养自己的核心力量。

此刻刘奚猛然意识到,自己与那些只知掠夺青壮的豪门,似乎没什么区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