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三方博弈(1/2)
李崇武面临法国莫兰远征军强大压力,急需外部支援但德国趁火打劫提出苛刻条件。
李崇武与德国特使赫尔曼会面,赫尔曼以一副施捨者姿態,慢条斯理地阐述德国条件。
萨瓦山脉高品质石墨矿99年独家开採权。
塔马塔夫港內划定永久性、受德意志法律保护的专属海军区,允许德国军舰自由停泊补给。
巨额军事贷款,但年息12%,且以未来三十年矿產收益及海关税收为抵押。
李崇武脸色铁青,强压怒火。指出赫尔曼的条件是將汉军变为德国的“採矿工和守港人”。
他暗示若德国逼得太紧,若真的法国人胜了,德国將颗粒无收。
赫尔曼手指缓慢敲击著桌面,目光如同鹰隼盯著李崇武:
“將军,”他用流利却冰冷的英语打破沉默,“首相很欣赏您的魄力,但德意志帝国的友谊需要实力浇灌。”
他推过一份烫金文件,条款远比他说的还要令人难以接受。
李崇武手指用力捏著文件,恨不得將它撕碎。窗外暴雨砸在王宫琉璃瓦上,如同法军舰队逼近的炮火和德国人的催促。
“特使阁下,”李崇武將文件甩回桌上,然后冰冷地说:
“德国需要人来制衡法国在非洲的发展,而我需要能撕碎法国铁甲舰的牙齿。但你开的价太高。”
他猛地起身,然后继续说:
“除非你们能出兵帮助我们夺取迪耶果港,否则我不会答应你这么苛刻的条件!”
赫尔曼感到天方夜谭,但並未动怒,反而展开一份德制武器清单:
“新式毛瑟步枪,潜艇;大口径的克虏伯要塞炮,还有新型的巡洋舰。”
他指向沙盘上查拉索峡谷的微缩模型,得意地说:“一炮就能轰碎法军整条衝锋线。”
李崇武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些武器正是他击溃莫兰“三叉戟战略”的关键,但代价是交出国土命脉。他抓起红色笔,在文件上划出猩红批註:
石墨矿份额降至四成,云母矿开放竞標权;
军港区改为“民用物资中转站”,德国军舰需向汉军报备;
年息压至8%,以塔马塔夫海关税收部分抵偿。
“这是底线。”李崇武的声音不容反驳。
赫尔曼却是不为所动,再次强调这是应对莫兰唯一希望。
谈判一时陷入僵局,赫尔曼也不急,所以决定暂时留在塔那那利佛,临走前对李崇武说:
“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再联繫我,当然如果法国人攻下后,你可就没机会了。”
李崇武知道德国之所以採取这种姿態完全是因为没有竞爭者,现在他需要引入一条鲶鱼来让他们產生危机感。
就在赫尔曼来后的第三日,卫兵前来通报:
“南洋滙丰银行董事查理到访。”
李崇武眼中精光一闪——这位曾合作过的英国银行家,此刻现身绝非巧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