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灵感不是逼出来的(1/2)

控制室里的欢呼声渐渐平息。

刘教授手中的检测报告依然在轻微颤抖。

那些完美到令人窒息的数据还在眼前跳跃。

但李赫刚才的话却让整个空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王元植院士拄著拐杖,老人的嘴唇微微蠕动。

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八十多年的人生经歷告诉他,科学和艺术之间,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钱功站在人群中,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

刚才还因为成功而激动得泪流满面的老工人,此刻眼神中透出一种迷茫。

“李总工。”

他的声音带著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

“您的意思是,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没有用?”

李赫转过身,看著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师傅。

钱功的脸上写满了困惑和不安。

这种表情让李赫的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有用。”

李赫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晰地传达到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我们证明了这种材料是可以製造出来的。”

“我们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確性。”

“我们证明了中国的工程师有能力创造世界纪录。”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让这种能力变成生產力的方法。”

张师傅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这位负责电气维护的老师傅脸色有些苍白。

“李总工,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的声音带著一种深深的疲惫。

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攻关,已经让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到了极限。

而现在,成功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新的困难所取代。

李赫看了看墙上的时钟。

下午三点二十分。

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控制室內的空气有些闷热,混杂著机器运转时特有的金属味道。

“我们需要休息。”

李赫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刘教授的眉头紧皱。

“休息?现在?”

他的声音带著明显的不解。

“我们刚刚取得了重大突破,现在应该趁热打铁,继续攻关才对。”

“怎么能在这个时候休息?”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他们看来,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刻。

应该集中所有力量,儘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李赫摇了摇头。

他的表情异常坚定。

“刘教授,您觉得我们现在的状態適合继续攻关吗?”

他指了指在场的眾人。

“看看大家的脸色。”

“看看大家的精神状態。”

刘教授下意识地环顾四周。

確实,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写著疲惫。

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让所有人都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刚才的成功带来了短暂的兴奋,但兴奋过后,疲劳感更加强烈地涌了上来。

“我们的思维已经僵化了。”

李赫继续说道。

“连续几个月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设备,同样的数据。”

“我们的大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状態下,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突破。”

王元植院士缓缓点了点头。

他深知李赫说的是对的。

“李总工说得有道理。”

老人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控制室內清晰可闻。

“科学研究不是体力劳动。”

“不是时间投入越多,效果就越好。”

“有时候,適当的休息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穫。”

这位项目总负责人的脸色同样有些苍白。

他承受的压力比任何人都要大。

“李总工,您的建议是?”

他的声音带著一种试探性的询问。

李赫深深吸了一口气。

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爭议。

“项目组全体放假一周。”

控制室內瞬间爆发出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放假?”

“一周?”

专家们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在项目最关键的时刻放假,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决定。

刘教授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李总工,这个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他的声音带著明显的焦虑。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技术难关。”

“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而不是休息。”

李赫的表情依然平静。

他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反应。

“刘教授,请您想想。”

“我们已经连续攻关了三个多月。”

“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

“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在这种状態下,我们能做出最好的判断吗?”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能產生最有创意的想法吗?”

钱功站在人群中,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確实感到了极度的疲劳。

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身体几乎到了极限。

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放假会影响项目进度。

“李总工。”

他的声音有些犹豫。

“我们这些老傢伙倒是无所谓。”

“但这个项目这么重要。”

“真的要放假吗?”

李赫看著这位朴实的老工人。

“钱师傅,您觉得现在继续工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钱功愣了一下。

他仔细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

“说实话,我现在脑子里一团浆糊。”

“除了按照您的指令操作,其他什么都想不出来。”

张师傅也点了点头。

“我也是。”

“感觉大脑都不是自己的了。”

老王和小刘相视一眼,眼中都透出同样的疲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