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造一把钥匙,从炼钢开始(1/2)
李赫提出的阀门设计方案,在项目组內引发了新的风暴。
会议室里,那张刚刚完成的复杂图纸被固定在绘图板上,像一个来自未来的精密宣告。
几位从京城和瀋阳兄弟单位紧急借调来的机械专家,正围在图纸前。
他们是国內机械设计领域的顶尖人物,每个人的名字在行业內都分量十足。
为首的一位姓钱的老专家,头髮白,戴著一副深度近视镜。
他用带著专用放大镜的卡尺,在图纸上比量了许久,才缓缓直起腰。
“李总工。”
钱专家的声音很沉,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
“这个双线圈差动式的驱动结构,理论上可行。”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但话锋隨即一转。
“但是,它的实现难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现有的工业体系。”
他摘下眼镜,用绒布仔细擦拭著,动作不快。
“图纸上標註的这种阀芯材料,坡莫合金,我们需要它的初始磁导率超过30000,矫顽力低於4a/m。”
“国內是有单位在研究,但最好的实验室样品,磁导率也只有一万出头,矫“顽力更是差了一个数量级。根本无法满足你这个差动磁路设计的要求。”
另一位来自瀋阳飞机製造厂的专家补充道。
“还有加工精度。”
他的手指点在图纸上一个微小的部件上。
“这个阀芯和阀套的配合间隙,要求在两个微米以內。我们的高精度磨床,极限公差是五个微米,而且良品率不到三成。”
“两个微米,那不是机加工,那是研磨老师傅用手感和时间一点点『盘』出来的艺术品,根本无法量產。”
每一句话,都像一盆冷水,浇在刚刚升起一丝希望的眾人心头。
刚刚还因为李赫那张惊世骇俗的图纸而震撼的工程师们,脸上的激动神色迅速褪去,重新被一种更深层次的无力感所笼罩。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决定了这把“钥匙”他们根本造不出来。
王元植院士的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发出声音。他只是看著李赫的侧脸,眼中那份欣赏,此刻也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忧虑。
绝望的情绪,比上一次衝击失败时更加浓重。
因为它指向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无法靠个人才智和努力去瞬间弥补的巨大鸿沟。
李赫没有爭辩。
他只是静静地听著。
等所有专家都发表完意见,会议室里重新陷入死寂之后,他才开口。
“材料的问题,我来解决。”
他的声音平静,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加工的问题,我们厂里有能解决的人。”
这句话更是让红星厂自己的几位工程师面面相覷。
李赫没有再解释。
他从绘图板上取下那张图纸,小心地卷好。
“王院士,钱专家,各位老师傅,请跟我来一个地方。”
一行人带著满腹的困惑,跟著李赫走出了实验大楼。
他们穿过整洁的科研区,走过厂部大楼,一直向著工厂的边缘地带走去。
空气中的松香和焊锡味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油、焦炭和金属锈蚀混合在一起的浓重工业气息。
脚下的水泥路变得坑洼不平。
最终,他们在一栋低矮、破旧的厂房前停了下来。
厂房的墙壁被烟火熏得发黑,巨大的铁门上锈跡斑斑,门上用红漆刷著几个已经褪色的大字:特冶车间。
这里是红星厂用来冶炼一些特殊钢材的电渣重熔车间。设备老旧,任务稀少,早就处於半废弃状態。
推开沉重的铁门,一股热浪夹杂著灰尘扑面而来。
厂房內部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布满污垢的顶窗艰难地透进来,在空气中照出无数飞舞的尘埃。
一台巨大的电渣炉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周围散乱地堆放著各种模具、钢锭和耐火材料。
几位从京城来的专家,看著眼前的景象,眉头皱得更紧了。
在这种地方,炼製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特种钢都费劲,更何况是性能要求苛刻到变態的精密软磁合金?
李赫没有理会眾人的表情。
他走到电渣炉的操作台前,吹开上面厚厚的一层灰,露出了下面密密麻麻的仪表和开关。
他伸手,熟练地合上了一排电闸。
嗡——
沉寂的车间里,老旧的变压器发出一声吃力的轰鸣,几盏昏黄的顶灯闪烁了几下,终於亮了起来。
“王师傅,把库里最好的那批电解镍和电解铁找出来。”
“再准备好鉬、铜的料。”
“刘工,带人检查真空泵和冷却水系统,我要真空度达到10的负2次方帕。”
李赫开始下达一连串清晰的指令。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车间里迴响,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车间里原本无所事事的几个老工人,在短暂的错愕后,立刻行动起来。
李赫脱下外套,只穿著一件白衬衫,拿起一张配方单和笔,在满是油污的操作台上开始飞快地计算和书写。
王元植院士和几位专家围了过去。
他们看到李赫写下的,是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坡莫合金化学成分配比。
“镍的含量提高到了81.5%?这会严重影响饱和磁感应强度。”
钱专家下意识地提出疑问。
“用0.5%的鉬来补偿,同时细化晶粒。”
李赫头也不抬地回答。
“但是热处理的窗口期会变得极窄。”
“所以要用氢气环境退火。”
李赫放下笔,抬头看了钱专家一眼。
“在1200摄氏度保温4小时,隨炉冷却。用高纯氢气带走合金內部的碳、硫、氧杂质,同时修復晶格缺陷,最大限度降低磁晶各向异性。”
钱专家怔住了。
他看著李赫,看著这个年轻人嘴里说出的一连串匪夷所思的工艺细节,感觉自己的认知正在被顛覆。
氢气退火,这是只在国外最前沿的论文里才提到过的,一种用於极端纯化合金的实验性技术。
国內根本没有应用的先例。
更何况,是在这样一台老旧的电渣炉上。
“开始吧。”
李赫將写好的工艺单递给车间主任。
第一次冶炼,开始了。
工人们按照李赫的配方,將一块块高纯度的金属原料投入炉中。
电极缓缓降下。
刺眼的电弧光瞬间亮起,发出滋滋的爆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