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二次衝击,看不见的幽灵(1/2)

控制室里的空气,从沸点骤然降至冰点。

那块绿色萤光屏上显示的“90%”,比一个刺眼的“0%”更伤人。

狂欢后的死寂,让隔壁计算中心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显得格外清晰,一下下地敲击著所有人的耳膜。

刘教授的团队通宵没有合眼。

他们围著列印出来的一堆堆底层硬体日誌,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还有偶尔响起的键盘敲击声。

每一行数据都被反覆核对,每一个时间戳都被精確到微秒级进行比对。

天亮时,结论出来了。

刘教授拿著最终的復盘报告走进控制室,他的眼球布满血丝,脚步有些虚浮。

“问题找到了。”

他的声音沙哑,带著一种確认了绝症的疲惫。

“不是程序,不是操作,也不是我们改造的任何一个部分。”

他將报告放在控制台上,推到眾人面前。

“是高压电磁阀。”

“它的继电器响应延迟,加上阀体本身的机械动作时间,共同构成了这个无法消除的延迟。”

“0.02秒。”

这个数字被他单独圈了出来,像一个狰狞的伤口。

“这是它物理上的极限。”

“是我们目前能找到的,国產工业组件的天板。”

这句话,彻底粉碎了所有人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侥倖。

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优化软体、提高操作精度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道物理鸿沟。

是1980年中国整体工业基础,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

“那……向国外买呢?”

一位年轻的博士生忍不住开口,他的声音里带著一丝不確定的期盼。

“西德或者日本,他们肯定有响应更快的特种阀门。”

整个团队再次陷入了悲观的沉默。

好不容易找到的“窄门”,现在被一把生锈的、他们自己打不开的锁给死死卡住了。

绝望的情绪,比第一次衝击失败时更加浓重,因为它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无力感。

王元植院士一直没有说话。

此刻,他才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扫过那个提出建议的年轻人,眼神里是一种看透世事的悲凉。

“孩子,你太年轻了。”

“这种级別的毫秒级高速特种阀门,在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禁运名单上。”

老人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房间的温度又下降了几分。

“它的优先级,比光刻机还要高。”

巴黎统筹委员会。

这个名字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那是悬在当时中国所有科研人员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提醒著他们技术封锁的残酷现实。

如果说之前的失败是技术上的挫折,那么此刻,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来自整个世界体系的巨大压力。

那扇“窄门”,不只是技术上难以进入,它还被整个西方工业世界从外面牢牢地焊死了。

彻底的绝望,如同瘟疫,在控制室里蔓延。

就在这时,李赫动了。

他从检测台上拿起那块只完成了90%的失败品。

样品表面光滑,带著深邃的灰色光泽,在灯光下看起来近乎完美。

但李赫的手指能感觉到那微米级的结构缺陷所带来的、常人无法察觉的细微粗糙。

他平静地举起这块样品,面对著一张张写满沮丧与无力的脸。

“钥匙不好用。”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人的嘆息。

“我们就自己造一把。”

所有人都愣住了。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下一个任务。”

李赫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