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窄门的发现,0.1秒的胜负手(2/2)

窄门。

这个词在会议室里迴响,带著一种宿命般的沉重。

所有人都沉默了。

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他们耗费了数月心血,经歷了无数次失败,绘製出的希望地图,最终却指向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坠落感,比一开始就看不到希望,更加折磨人。

“这不是我们的问题。”

李赫的声音突然响起,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议论和嘆息。

他走到那台“创世炉”的模型前,伸手触摸著上面冰冷的金属外壳。

“是这台炉子的问题。”

所有人都看向他,不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

“它的设计,它的控制系统,它的反应速度,都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

李赫转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眼神里没有绝望,没有沮桑,只有一种即將投入战斗前的冷静与专注。

“我们的理论已经走到了前面,现在,是时候让我们的工具追上来了。”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笼罩在眾人头顶的阴云。

“李总工,您的意思是……”

一位工艺组的工程师声音颤抖地问。

“改造它。”

李赫指著“创世炉”,语气不容置疑。

“榨乾它的每一分潜力,挑战它的每一个极限。”

“我们要让这台机器,听懂0.1秒的命令。”

整个项目组的气氛,再一次发生了转变。

绝望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所取代。

既然已经找到了“窄门”,那么,就算是用头去撞,也要把它撞开。

一场针对“创世炉”的极限改造,立刻开始。

“控制系统响应太慢。”

李赫站在控制台前,直接指出了核心问题。

“所有的机械式继电器,全部换掉。它们的工作寿命是百万次,但响应时间是10毫秒,太慢了。”

“换成什么?”

“电晶体,或者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固態继电器。我需要把响应时间压缩到1毫秒以內。”

“加热系统,现有的硅碳棒加热模式,升温速率有物理极限。”

李赫在黑板上画出新的加热方案。

“增加一套辅助的感应加热线圈。在需要瞬间升温时,两套系统同时超载运行,用巨大的瞬时功率,强行衝破热惰性。”

“气氛转换,现有的阀门是螺杆式的,全开到全关需要3秒。”

李赫看向负责设备的老工程师。

“我们需要电磁阀,高速电磁阀。0.1秒,就是220伏交流电5个周波的时间,我需要阀门在这5个周波內完成全行程动作。”

“还有压力系统,活塞式气泵根本不可能。我们需要一个预充高压气瓶,用爆破膜或者高速电磁阀直接向炉內喷射。”

李赫提出的每一个改造方案,都超出了这个时代常规工业设计的范畴。

那不是优化。

那是压榨。

是对一台工业设备进行毫秒级的极限操控。

“还有程序。”

李赫走向计算中心。

“现有的控制程序,指令要通过作业系统层层转译,延迟太高。”

他坐到终端前,屏幕上亮起了绿色的字符。

“我要重写底层驱动。绕过作业系统,直接对硬体埠进行读写。用中断服务来处理计时,用汇编语言来编写核心的控制指令。”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实验室进入了一种理性的疯狂状態。

工程师们拆开了“创世炉”的控制柜,飞快地用电烙铁更换著每一个继电器。

松香和焊锡的气味瀰漫在空气中。

计算中心里,李赫带著几个年轻的技术员,不眠不休地编写著新的控制代码。

键盘的敲击声清脆而急促,汇编语言那晦涩的助记符在屏幕上不断滚动。

王元植院士没有离开。

老人就坐在实验室的角落里,静静地看著这一切。

他看著那些年轻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在李赫的指挥下,像一支精密的军队,有条不紊地对那台庞大的机器进行著脱胎换骨的改造。

他眼中的震撼,一天比一天强烈。

一周后。

经过极限改造的“创世炉”静静地矗立在实验室中央。

它的外表没有变化,但它的心臟,它的神经,已经完全不同。

所有人都聚集在控制室里。

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李赫站在主控制台前,最后一次检查著屏幕上的参数。

“所有系统自检通过。”

“辅助加热系统,能量储备120%。”

“高速气氛置换系统,预备就绪。”

“高压衝击系统,压力稳定。”

“核心控制程序,加载完毕。”

技术员的声音逐一报告。

李赫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那个红色的执行按钮上。

第一次衝击“窄门”的决战,即將开始。

他伸出手,稳稳地按了下去。

“启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