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顛覆性的「过程控制」理论!(1/2)
“狂妄!”
脾气火爆的专家再次拍案而起,他叫钱振华,是热处理领域的权威。
他的手指几乎要戳到李赫的脸上。
“你知道我们这两年,烧了多少炉,废了多少片吗?”
“你知道为了这不到百分之五的成品率,有多少同志三个月没回过家吗?”
“你一个黄口小儿,张口就是百分之九十?”
“你以为这是在你们厂里和泥巴吗!”
他的怒吼,代表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这不是技术探討。
这是对他们两年心血的公然羞辱。
会议室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王老,不能由著他胡来!”
“这是拿国家项目开玩笑!”
“必须让他拿出理论依据!不然我们不服!”
唯有王元植院士,始终没有说话。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李赫。
他看到了那张年轻脸庞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没有逞能的激动,也没有被质疑的愤怒。
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那是一种源於绝对自信的平静。
许久。
王元植抬起手,往下压了压。
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这位项目的定海神神。
“实验室的钥匙,给他。”
王元植的声音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带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这三天,三號实验室,由他全权负责。”
“任何人,不得干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但是,所有人都必须在场,观看。”
“我要你们亲眼看著,他到底是在创造奇蹟,还是在製造一个笑话。”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钱振华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却终究没敢再反驳。
王院士这是在用自己的声誉,为这个年轻人做担保。
一场豪赌。
赌注是整个843项目的未来。
三號实验室,是整个基地最核心的区域。
里面摆放著一台从西德引进的,代表著这个时代最高水平的高温烧结炉。
当李赫走进实验室时,所有专家都跟了进来,將不大的空间挤得满满当登。
他们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要怎么变出戏法。
李赫没有走向那台昂贵的德国炉子。
他甚至没有去看那些装在真空袋里,纯度高达小数点后六个九的,宝贝一样的碳化硅粉末。
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一堆被淘汰下来的旧设备上。
一台老旧的鼓风机。
几个国產的压力表。
一卷电炉丝。
还有一堆叫不出名字的电子元件和继电器。
在所有人困惑的注视下,李赫开口了。
“孙总工,我需要几样东西。”
“工业氧气瓶,高纯氮气瓶,各两个。”
“一台示波器。”
“还有,车间里所有的万用表和电烙铁。”
孙卫国愣住了。
这些东西,跟烧结陶瓷,有什么关係?
但他还是点了点头,立刻吩咐人去准备。
接下来的景象,彻底顛覆了在场所有专家的认知。
李赫没有进行任何配料。
他穿上工装,拿起扳手和螺丝刀,开始拆。
他先是拆开了那台德国烧结炉的控制柜。
复杂的电路板,密密麻麻的德文標籤,在专家们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艺术品。
李赫却毫不犹豫地剪断了几根线路。
“他疯了!”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失声喊道。
这台炉子,是他们了天价外匯买回来的宝贝,平时连擦拭都要戴手套。
李赫的行为,无异於在太岁头上动土。
李赫没有理会任何人的惊呼。
他將剪断的线路,通过一个自己用继电器和电容搭建的简陋模块,连接到了墙角的压力表上。
他又从鼓风机上拆下风管,用铁皮和石,硬生生在炉体的进气口,又开了一个小孔,將管道接了上去。
然后是气瓶。
他没有使用炉子自带的精密气体控制阀。
而是用最普通的减压阀,接出两根铜管,直接通入炉膛。
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整整一天。
李赫几乎没有停歇。
他像一个最普通的管道工,电工,钳工。
焊接,接线,调试。
汗水浸透了他蓝色的工装,机油和灰尘弄了他的脸。
那些平日里只和图纸数据打交道的老专家们,就这么呆呆地看著。
看著他用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褻瀆”著这间代表著中国材料学最高水平的实验室。
钱振华的脸色由红转青,又由青转白。
他几次想衝上去,都被王院士用眼神制止了。
“胡闹!”
“简直是胡闹!”
“他根本不懂烧结!他只是在毁掉我们最宝贵的设备!”
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蔓延。
到了第二天。
整个改造,进入了尾声。
原本简洁精密的德国设备,此刻变得不伦不类。
炉身上,多出了许多根来路不明的管道和电线。
控制柜旁,摆著一个用木板钉起来的,布满了旋钮和开关的丑陋盒子。
那就是李赫自己焊出来的,所谓的“控制模块”。
“王老,不能再让他继续下去了!”
钱振华终於忍不住了,他走到王院士身边,声音都在发颤。
“这已经不是实验了,这是破坏!”
王院士的嘴唇紧紧抿著,没有说话。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著李赫的每一个动作。
他也看不懂。
但他能感觉到,李赫的每一个操作,都带著一种胸有成竹的逻辑。
那不是胡来。
那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全新的思路。
李赫终於直起了腰,他擦了一把脸上的汗,露出一道黑色的印记。
他走到那个丑陋的控制盒前,回头看了一眼人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