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京城总部,你们的难题我能解!(1/2)
李赫微微頷首,答应下来。
吉普车驶出京城火车站,並没有朝著市中心的方向去,而是一路向西。
窗外的景象,从热闹的街道,逐渐变成了连绵的红砖家属楼,最后,彻底隱没在一片被高墙圈起来的,种满了白杨与松树的区域。
车子在三道岗哨前停下,检查,放行。
每一次,李赫都能感觉到,空气里的严肃气氛就浓重一分。
这里没有厂牌,没有番號。
只有沉默的哨兵,和高墙上缠绕的铁丝网。
最终,吉普车停在一栋没有任何標识的五层灰色小楼前。
楼体是苏式风格,厚重,敦实,墙皮因为年代久远,有些许剥落。
孙卫国跳下车,脸上的激动还未褪去,他快步拉开车门。
“小李同志,到了。”
“这里就是843项目的总部。”
李赫走下车,一股独属於京城深秋的,乾冷空气灌进肺里。空气中混杂著松针和远处锅炉房飘来的,淡淡的煤烟味。
周司长已经站在楼门口,他的表情依旧严肃,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只是对李赫点了点头,然后推开了那扇厚重的,刷著绿漆的木门。
门內,是一条长长的,铺著水磨石地面的走廊。
走廊很深,光线昏暗,只有几盏罩著铁丝网的白炽灯,发出惨白的光。
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迴荡,带著一种令人心悸的压抑。
走廊两侧的房间,门都紧闭著。偶尔有一扇门打开,会有一个穿著白大褂,神情严肃的研究员匆匆走出,看到周司长,立刻立正站好,等他们走过,才敢继续前行。
每一个人的眼神,在扫过李赫时,都会停留一瞬。
那眼神里,有好奇,有不解,更多的是一种审视。
审视他过於年轻的脸,和他身上那件不属於这里的,带著油污的工装。
尽头是一扇双开的木门。
周司长推开门。
一个巨大的会议室,出现在眼前。
房间里烟雾繚绕,空气里瀰漫著一股陈旧纸张、浓茶和劣质香菸混合的特殊味道。
一张足以坐下三十人的椭圆形会议桌,此刻已经坐满了人。
清一色的灰、蓝中山装,清一色的白头髮。
这些人,有的戴著深度近视眼镜,有的鬢角高耸,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刻著常年伏案工作留下的疲惫,与一种属於知识分子的,特有的清高与执拗。
当李赫走进来的那一刻,房间里原本低沉的討论声,瞬间消失了。
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那目光,不再是走廊里那些年轻研究员的好奇与审视。
而是一种更具分量的,带著压力与考究的目光。
一道道目光落在他身上,像手术刀,从头到脚,剖析著他的年轻。
他的年轻,在这间屋子里,成了一种格格不入的原罪。
主位上,一个头髮全白,但精神矍鑠,腰板挺得笔直的老者,放下了手里的搪瓷茶缸。
茶缸磕在桌面,发出一声轻响。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跟著凝固了一下。
他就是“843项目”的总负责人,王元植,王院士。国內材料学领域真正的泰山北斗。
周司长走到王院士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王院士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李赫。
那目光平静,深邃,却带著一种能看透人心的力量。
“你就是李赫?”
王院士开口了,声音洪亮,带著常年发號施令的威严。
“是。”
李赫回答,只有一个字。
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紧张或侷促,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迎著所有人的目光。
王院士没有让他坐下。
他指了指墙边的一块巨大黑板。
黑板上,用粉笔画著一个极其复杂的涡轮叶片三维结构图,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据。
“孙卫国说,你解决了可控硅温控和真空法兰密封的难题。”
王院士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
“那只是外围问题。”
“现在,我们来谈谈核心。”
他站起身,走到黑板前,用一根木质教鞭,重重地点在了叶片最薄的边缘部分。
粉笔灰簌簌落下。
“我们项目的目標,是用碳化硅陶瓷,製造出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
“材料配方,我们调整了上百次。”
“烧结工艺,从常压到热压,我们尝试了几十种方案。”
“结果。”
王院士的声音顿了一下,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沉重到了极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