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这个名词,让整个时代失声!(2/2)

整个七號车间,安静得能听到汗水滴落的声音。

李赫的解释,清晰,透彻,逻辑縝密。

他用最通俗的语言,揭开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

专家们,从最初的茫然,到中途的震惊,再到此刻,脸上只剩下一种混杂著敬畏与狂热的表情。

他们不是在听一个技术报告。

他们是在聆听神諭。

一个全新的,足以顛覆整个材料科学领域的理论体系,就在这个尘土飞扬的车间里,被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用最平静的语气,完整地构建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

吴敬同教授嘴里喃喃自语,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哭,又像是笑。

他穷尽半生,都在和陶瓷的“脆性”作斗爭,想了无数种办法,走了无数条弯路。

而今天,答案就这么突兀地,以一种碾压的姿態,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另一位专家突然想到了什么,他猛地抬起头,声音颤抖地问。

“可是……这种晶须,要如何製备?又要如何均匀地添加到基体里?这在工艺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个问题,也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疑惑。

李赫的嘴角,终於勾起了一丝弧度。

他看向车间角落里,那些装著废弃金刚砂磨料的麻袋。

“谁说,需要我们去『添加』?”

“你们看到的那些废砂轮料,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碳化硅。”

“在特定的高温,特定的压力,以及特定的气氛下,它们会自己『长』出来。”

“这个过程,叫做『原位生长』。”

“它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工序,它在烧结的过程中,就自动完成了晶须的生长和复合。所以,它才能完美地均匀分布。”

“这,就是我敢用土炉子,用那一把饭勺,来挑战这个难题的全部底气。”

轰!

如果说,之前的解释是在专家们的心里投下了一颗炸弹。

那么这最后一段话,就等於引爆了一颗核弹。

变废为宝!

原位生长!

他不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他还找到了一条成本低廉到令人髮指的,实现这个理论的工程路径!

这是何等的天才构想!

这是何等鬼斧神工的手段!

“噗通。”

又一位专家腿一软,靠在了身后的工具机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气。

他的大脑,因为接收了过於庞大的,超越时代的信息,已经濒临宕机。

所有人都沉默了。

所有的质疑,所有的不甘,所有的骄傲,在这一刻,都被碾得粉碎。

他们看著那个手托著陶瓷球,平静地站在那里的年轻人。

那已经不是一个乡下野路子。

也不是一个总工程师。

那是一位开宗立派的理论大师。

是一位站在时代之巔的,孤独的先行者。

一直跌坐在地上的罗工,听完了李赫的全部解释。

他没有再反驳一个字。

他也没有再质疑。

他脸上的死灰,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痛彻心扉的悔恨,以及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平静。

他用手,撑著冰冷的地面,缓缓地,有些艰难地站了起来。

他的那身白色確良衬衫,已经满是灰尘和汗渍。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拍了拍身上的土。

然后,他迈开脚步,一步一步,走到了李赫的面前。

在杨卫东,刘明,张远,以及所有专家震惊到无以復加的目光中。

这位年过六旬,在中国工业界德高望重,脾气火爆得如同炸药的老人。

对著比他孙子还小的李赫。

深深地,弯下了他那根从未向任何人弯曲过的,钢铁般的脊樑。

一个九十度的,標准鞠躬。

“李总工。”

罗工的声音,嘶哑,却带著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我为我之前的无知,傲慢,和愚蠢,向您道歉。”

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没有了丝毫敌意,只剩下一种火焰般的,近乎燃烧的渴望。

他看著李赫,一字一句地,说出了那句让在场所有人,心臟都停止跳动的话。

“请您……收下我们这八个不中用的老傢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