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空降的「八大金刚」!(1/2)
三天后。
两辆草绿色的“解放”牌大卡车,卷著一路黄尘,从厂区大门开了进来。
没有鸣笛,也没有任何通知。
卡车直接停在了七號车间改造一新的小院里。
车厢的帆布帘子被猛地掀开,八个身影依次从车上跳了下来。
他们年纪都在五六十岁上下,穿著洗得发白的蓝色或灰色工作服,脚上是沾著泥土的劳保鞋。
每个人都背著一个鼓鼓囊囊的军绿色帆布包,手里还提著自己的搪瓷茶缸。
他们动作利落,眼神锐利,身上带著一股子常年泡在实验室和车间的独特气息。
这群人,就是秦主任从全国各大院所抽调来的专家组。
航空工业部606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京城航空材料研究院……每一个单位,都代表著中国工业某个领域的最高水平。
杨卫东和秦主任早已等在楼下。
看到这阵仗,杨卫东的心跳不由得快了几分。
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八大金刚”,每一个都是跺跺脚能让行业抖三抖的国宝级人物。
为首的一个老者,身材不高,但极为敦实。
他国字脸,眉毛很浓,额头上的皱纹刻得又深又硬,一双眼睛扫过来,带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审视力。
他就是罗向阳,人称“罗工”。
国內高温合金领域的开创者之一,研究了三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脾气和他的专业一样,又臭又硬。
秦主任迎了上去,脸上带著客气的笑。
“罗工,各位专家,一路辛苦了。”
罗工只是用鼻子“嗯”了一声,目光越过秦主任,直接扫向了七號车间那栋刚刚粉刷过的红砖小楼。
“这就是那个『国家特种陶瓷材料攻关实验室』?”
他的声音洪亮,带著浓重的北方口音,每个字都砸在水泥地上。
“是,条件是简陋了点,以后会慢慢改善。”
秦主任的语气依旧平和。
罗工没接话,他看了一圈,最后把视线落在了站在杨卫东身后的李赫身上。
那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把李赫从头到脚扫了一遍。
太年轻了。
脸上甚至还带著一丝少年人的青涩。
罗工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秦主任,人我们是来了,但丑话说在前面。”
“我们是来攻关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不是来陪小孩子玩泥巴的。”
他这话,说得毫不客气,周围的空气温度都降了几度。
杨卫东的额头,已经见了汗。
他想开口说点什么,却被秦主任用眼神制止了。
李赫从头到尾没有说话。
他只是安静地看著,观察著每一个人。
他知道,这场仗,从他们下车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都进去说吧,会议室准备好了。”
秦主任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
七號车间二楼,最大的一个房间被改成了会议室。
新刷的白石灰墙,还散发著一股潮湿的气味。
一张用几块厚木板拼成的长条桌,周围摆著十几把高矮不一的木头椅子。
桌上,放著一排崭新的搪瓷缸子和几个装著茶叶末的铁皮罐头。
八位专家鱼贯而入,各自找了位置坐下,动作整齐划一,仿佛一支军队。
他们把自己的茶缸放在桌上,发出砰砰的声响。
没有人说话。
整个会议室里,只有一种无声的,巨大的压力在瀰漫。
秦主任清了清嗓子,坐在了长桌的主位。
“同志们,欢迎大家来到红星厂。”
“把各位从天南海北请过来,任务是什么,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
“新一代战机的『心臟病』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高温合金的路,暂时遇到了瓶颈。所以,中央决定,另闢蹊径,集中力量,攻关陶瓷涡轮叶片。”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经中央军委、国家科委、三机部联合决定,成立『国家特种陶瓷材料攻关实验室』,项目代號『铸心』。”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对项目有完全的技术决策权和人事管理权。”
气氛愈发凝重。
所有专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秦主任的身上。
他们都在等。
等那个最终的任命。
秦主任的视线,转向了李赫。
“下面我宣布,任命李赫同志,为实验室主任,兼项目总工程师,全权负责『铸心』项目。”
话音落下。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八位专家的表情,精彩纷呈。
有错愕,有不解,有荒谬,还有毫不掩饰的轻蔑。
坐在罗工旁边的一位戴著深度近视眼镜的老教授,忍不住推了推眼镜,凑到罗工耳边。
“老罗,我没听错吧?让一个毛头小子,当总工程师?”
另一位头髮白,气质儒雅的专家,则是直接看向秦主任,语气里带著困惑。
“秦主任,这个任命,是不是太草率了?”
“这不是儿戏,这关係到国家安危。”
罗工从头到尾没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