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新的战场!为国之「心臟」铸剑!(1/2)
航空发动机。
陶瓷涡轮叶片。
夕阳的余温,似乎瞬间都被这几个字吸走了。
空气里只剩下凉意。
王教授那张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此刻已经恢復了学者的凝重。
他看著李赫,眼神里不再有单纯的欣赏,而是多了一种看待即將走上残酷战场的战士的复杂情绪。
“我们的新一代战机项目,已经停滯了三年。”
王教授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问题,就出在发动机上。”
“我们最好的高温合金,gh系列,在涡轮前温度达到一千二百摄氏度时,已经到了材料的蠕变极限。”
“叶片在高温高压的燃气冲刷下,会像麦芽一样,被拉长,变形,最终断裂。”
“每一次试车,都是一次赌博。每一次失败,都意味著几百万上千万的经费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拖延了整个国家的国防进程。”
苏婉卿站在一旁,安静地听著。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她的专业就是材料物理,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王教授这几句话背后,代表著怎样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那是材料科学的嘆息之墙。
“西方在七十年代,就已经用上了单晶空心气冷叶片,他们的涡轮前温度,比我们高出整整两百度。”
“这两百度,就是战斗机推力、机动性、航程的代差。”
“是和平时期相互威慑的砝码,是战爭时期决定生死的距离。”
王教授的拳头,无声地攥紧。
“我们想买,人家不卖。我们想学,人家用《巴黎统筹委员会禁令》把我们死死地封锁住。”
“我们自己的单晶炉,到现在还造不出合格率超过百分之十的叶片。”
“高温合金这条路,我们几乎走到了尽头。”
绝望。
一种深沉的,几乎能將人吞噬的绝望感,从这位老教授的身上瀰漫开来。
“所以,有人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陶瓷。”
“用氮化硅陶瓷,来製造涡轮叶片。”
“它的耐高温性能,远超任何合金,理论上可以承受一千四百度甚至更高的温度。它的密度只有钢的三分之一,能极大减轻发动机的重量,提高推重比。”
“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王教授看著李赫,一字一句地说道。
“脆性。”
“金属叶片就算达到极限,它会先变形,有预兆。而陶瓷叶片,一旦超过应力极限,没有任何预兆,它会瞬间碎裂成无数粉末。”
“一片叶片的碎裂,会在万分之一秒內,把整台价值上千万的发动机,彻底打成一堆废铁。如果是在天上……”
后果,不言而喻。
“所以,这条路,被我们这些搞材料的,称为『通往地狱的捷径』。”
“国家组织了国內最顶尖的几个研究所,攻关了近十年,烧掉了上亿的经费,连一片能上台架测试的叶片,都没能造出来。”
“秦主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找到了你。”
林荫道上,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风吹过梧桐树叶的沙沙声。
……
第二天。
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红星厂招待所的门口。
这辆车一出现,立刻吸引了全厂人的目光。
在八十年代初,这种级別的轿车,通常只在省里领导下来视察时才会出现。
车门打开,一个穿著灰色中山装的干练秘书,走下来,直接找到了杨卫东的办公室。
“杨厂长,秦主任请李赫同志过去一趟。”
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有不容置疑的指令。
杨卫东的心猛地一跳。
他亲自把李赫送到了轿车旁,看著那黑色的车门关上,缓缓驶离。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红星厂,或者说李赫,要被捲入一场远比轴承项目更宏大的风暴之中。
轿车没有开往省机械厅,而是驶入了一片戒备森严的大院。
这里是省委的二號招待所,专门用来接待有保密任务的中央部委领导。
秦主任的办公室,就在招待所三楼的一个套间里。
房间里没有多余的陈设,只有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还有一个嗡嗡作响的吊扇。
空气里,飘著一股浓烈的“中华”牌香菸的味道。
桌上的菸灰缸里,已经堆满了菸头。
秦主任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那张严肃的面孔上,写满了彻夜未眠的疲惫。
他看到李赫进来,只是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
他亲自给李赫倒了一杯水,搪瓷缸子很烫。
“王教授,都跟你说了吧。”
秦主任开门见山。
李赫点了点头。
“感觉怎么样?”
“很难。”
李赫回答了两个字。
秦主任的嘴角,牵起一个苦涩的弧度。
“何止是难。”
他从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从里面抽出一张照片,推到李赫面前。
照片是黑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