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万眾瞩目!平平无奇的灰色小球!(1/2)
七號车间里,那台沉寂了近十年的五百吨水压机,正发出低沉的嗡鸣。
巨大的活塞杆在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中,缓慢而坚定地向下移动,又缓缓升起。
它活了。
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被唤醒了。
杨卫东站在不远处,胸口剧烈地起伏著,他看著那台正在升降的机器,又看了看旁边那座黑乎乎的土炉子。
热。
压。
这两个字,终於在此刻,合二为一。
那几位本来是来看笑话的省城专家,此刻脸上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有被人当了枪使的恼火,有亲手“救活”一台废铁的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既有认知被顛覆的茫然。
钱卫国站在人群的最后面,脸色黑得能拧出水。
他搭好了戏台,请来了观眾,准备看李赫身败名裂。
结果,李赫却借著他的戏台,借著他请来的观眾,唱了一出“借力打力”的绝妙好戏。
他成了那个最大的笑话。
张远和刘明两个徒弟,已经彻底看傻了。
这操作,简直不是人能想出来的。
李赫没有理会周围各异的反应。
他走到那张唯一乾净的工作檯前,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个小小的玻璃瓶。
瓶子里,是苏婉卿寄来的,五十克高纯度氮化硅粉末。
他的视线扫过眾人,声音平静,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
“准备坩堝,清理炉膛。”
“马上进行,第一次烧结试验!”
整个车间的气氛,瞬间被这句话再次点燃。
第一次烧结试验,正式开始。
这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过程。
杨卫东、张海,甚至那些憋著一口气没走的专家,都下意识地围了上来。
钱卫国和刘全也没走,他们要亲眼看著李赫是怎么失败的。
李赫先是用一块乾净的布,仔仔细细擦拭了工作檯,又把自己的手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指甲缝里都看不到一丝油污。
他打开那个小玻璃瓶,用一个小小的药勺,极其珍视地,舀出了一部分灰白色的粉末。
大约十克。
粉末倒在一张乾净的白纸上。
然后,他又从另一个小纸包里,倒出了一些更细的白色粉末。
“氧化釔。”
省机械研究所的刘总工,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很低。
“还有氧化铝。”
前进动力厂的张总师补充道。
他们都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了李赫用的是最经典,也最考验功力的烧结助剂配方。
李赫没有用天平。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只是用那把小小的药勺,凭著感觉,往氮化硅粉末里添加著两种助剂。
他的动作不快,却有一种奇异的韵律感。
仿佛他不是在配比化学材料,而是在研磨一味传承千年的古方药材。
“胡闹!连天平都不用,这比例怎么控制?”
一个专家忍不住嘀咕。
李赫没理会。
他將混合好的粉末,小心翼翼地倒进一个他早就准备好的,拳头大小的石墨模具里。
那模具內壁,被他打磨得光可鑑人。
“他这模具里,好像还做了几个球形的凹坑。”
有人眼尖,发现了细节。
一切准备就绪。
李赫捧著那个小小的石墨模具,一步一步,走到了那座黑乎乎的土炉子前。
他亲手將模具放进了炉膛的正中央。
封炉!
沉重的炉门被关上,发出“哐当”一声闷响。
所有人的心,都跟著这一下,猛地提了起来。
李赫走到了那个简陋的配电盘前,整个人气质一变,专注而锐利。
合闸。
“嗡——”
老旧的交流接触器发出一声嘶吼,炉膛內,一圈圈的电阻丝,由暗转明,再由明转红。
温度,开始攀升。
温控仪表上的指针,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上移动。
四百度。
八百度。
一千度。
车间里的空气,开始变得燥热。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钱卫国的嘴角掛著一丝冷笑,死死盯著那座土炉,就等著看爆炸的笑话。
当温度计的指针,终於指向一千二百度的刻度时,李赫的声音再次响起。
“加压!”
刘明和张远早就等在了那台巨大的水压机旁。
听到命令,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按下了启动按钮。
“嗡——嘎吱——”
沉寂了十年的电机再次咆哮,巨大的活塞杆开始向下移动,压向炉顶上一个特製的,与石墨模具联动的传压杆。
整个车间,只剩下炉子沉闷的嗡鸣,还有水压机被催动时,那令人牙酸的呻吟。
压力表上的指针,也在一节一节地向上跳动。
十兆帕。
二十兆帕。
三十兆帕!
高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