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屋檐下的温情,无声的帐本(2/2)

“妈,您也吃。”陆扬也给母亲夹了些青菜。

饭桌上的对话很家常。赵淑兰问了问陆扬在学校的情况,叮嘱他要和同学好好相处,听老师的话。陆扬一一应著,儘量表现得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但他的心思却早已飞远。

他观察著家里的每一个细节:墙上那幅已经有些褪色的年画,是去年春节时贴上去的;父亲陆卫国常坐的那把藤椅,扶手处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边缘还用细铁丝加固过;母亲脚上穿的布鞋,鞋面已经洗得泛白,鞋底纳得厚实,针脚细密。

这些无声的物件,都在诉说著这个家庭的清贫与坚韧。每一分钱,都在了刀刃上。母亲口中的“够用”,背后是多少精打细算和自我牺牲。

“扬扬啊,你爸厂里最近效益好像不太好,上个月奖金都少发了十几块呢。”赵淑兰扒拉著碗里的米饭,看似不经意地说道,“他说厂里接的订单少了,有些车间都开始轮休了。唉,这年头,铁饭碗也不那么铁了。”

陆扬心中一动。国营厂的困境,这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显现的趋势。改革的浪潮衝击著旧有的体制,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国营大厂,都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父亲陆卫国是厂里的老技术工人,如果厂子效益持续下滑,家里的经济状况只会更加艰难。

“妈,爸的技术那么好,厂里肯定离不开他的。”陆扬安慰道,但心里却明白,个人的技术在时代洪流面前,有时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希望吧。”赵淑兰嘆了口气,隨即又打起精神,“不说这些了,吃饭吃饭。你爸说了,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將来有出息,我们就算再苦再累也值了。”

“嗯,妈,我会的。”陆扬重重地点了点头。考上大学,这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一个最基础的起点。他要做的,远不止这些。

他想起启智说的话:“利用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有偿服务或创造低成本產品。”“是否存在一些信息差,或者一些被当前社会普遍低估或忽略的智力成果,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快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知识、技能、信息差、被低估的智力成果……陆扬的脑海中飞快地闪过一个个念头。他的书法,他的文学创作能力,他对未来几十年发展趋势的了解……这些都是他的“资本”。但如何將这些无形的资本,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解燃眉之急的现金流?

他看著母亲鬢边又多了一丝的白髮,看著饭桌上简单却饱含爱意的菜餚,看著这个朴素却温暖的家,心中的那股动力愈发强烈。他不能再像前世那样浑浑噩噩,他必须主动出击,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

“妈,我吃饱了。”陆扬放下碗筷。

“这么快?再吃点啊,碗里还有饭呢。”赵淑兰有些意外。

“不了,妈,我得抓紧时间看会儿书,下午还要去学校。”陆扬找了个藉口。实际上,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和启智好好合计合计。

“行,那你去看书吧。別太累著自己。”赵淑兰没有多想,开始收拾碗筷。

陆扬站起身,深深地看了一眼母亲忙碌的背影,然后转身走向自己的小屋。

屋檐下的温情,是母亲无言的关爱和期盼;而那本无声的帐本,则记录著家庭的每一份开支,每一分不易。这两者交织在一起,化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著陆扬,让他原本就坚定的脚步,变得更加急切,也更加沉稳。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仅仅是改变个人命运那么简单了。

那九角三分钱,依旧安静地躺在他的口袋里,但此刻在陆扬心中,它的分量,却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重。他开始主动留意身边的一切,那些被前世的他忽略的日常琐事,那些街头巷尾不起眼的角落,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他相信,机会,就隱藏在这些平凡的细节之中,等待著一双能洞察未来的眼睛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