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能在村里干些事吗(2/2)

郑理初正在给上面的气锅换冷水。

这是自家做的米酒,酿製方法不是很复杂。每年从田间地头水边摘回辣蓼籽,跟其他一些植物质原料拌製成酒麴饼。当然,这个有人专门製作,谁家要烤酒,就去买,这种酒麴纯天然。把二十斤大米煮熟,再把碾成粉末的酒麴粉掺加在米饭里面,双手拌匀,装进大缸里,上面铺严实稻草和旧袄,让米饭发酵。待到米饭全部发酵,鬆软,满是酒水时,就开始烤酒。这时叫酒娘,喝起来很甜。烤酒时把酒娘倒进一只架在大柴火灶上的铁锅,铁锅里架一条用楠竹破开一半,打通了竹节的酒槽,酒槽的一头插在放在灶旁的酒罈口,用湿布盖著。大铁锅上还需要加一个木製的上下开口的木桶,木桶上还有一只大铁锅,里面装上水。

下面烧柴火,把酒娘加热煮沸,把里面的酒水变成蒸汽,遇到上面装了冷水的锅底,就凝结成水,匯聚到锅底,滴落在酒槽里面,流进酒罈。大致要换三至四次冷水,酒就可以了,后面的酒再烤酒很淡。这个时候,附近的邻居都会挑一担井水过来,跟主人家换热水,回家洗澡。

郑仲平轻轻抿了一小口,含在口中顺著舌头打了个转,才吞进肚里,接著又喝了一大口,嘴巴吧唧了一下。热酒入胃,全身暖和。

“不错!味浓,没钾味。还是草药饼酿酒味道纯正。”

“你伯伯总是担心烤焦烤糊了,怕出烙锅酒。这下放心了。”伯娘好像鬆了一口气,拍了拍胸口。

郑理初也端著一个酒杯,时不时喝一口。“你今年效益怎么样?”

“累是累了点,效益还好,比去年强。航和伯伯他们分厂今年改造了一些房子,涂料油漆都包给了我。”郑仲平给伯父敬了一支烟。

郑理初从灶里去除一根燃烧著的木枝,帮自己和郑仲平点燃。

坐在柴火灶边,正式暖和舒服。

“现在村里还有许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有出去做事,那些三四十多岁的壮劳力,也没有饱和的事干。你在钢也开始吃得开,是不是考虑多带些人出去?”郑理初吧嗒这香菸,徵询道。

郑仲平也知道先富起来的人,应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伯,我也想过,但目前需要的劳力还是有限。现在在我那里做事的,基本都是村里或邻村的人,但没有一个工程接上另一个工程做,所以用工数量有限,也没有连续。”

“別急,干了两年,接下来肯定能干开。”郑理初肯定地说。

“我会好好考虑,规划一下接下来几年怎么做。”郑仲平表態。

郑理初又想到,说:“你那个电子厂好像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吧。”

“是的,主要是熟能生巧的活。”郑仲平平静地回答。

“我在想,你能在村里干些事吗?能不能在村里也办一家电子加工厂,现在学校空著许多教室,刚好可以做车间用。”郑理初虽然年纪大了,他总想为村里做点实事。

郑仲平確实没有往这方面考虑。村里到星城也就十来公里路程,每天还有中巴车通行,交通还算方便。但是在农村,生活设施都不完善,怕年轻人嚮往城市,没有人愿意在村里做。“我就是担心人工,年轻人都希望跑到城里去。”

“这个好办,那些三四十岁的妇女,家里有崽,肯定会留在村里干。”郑理初满有把握。

郑仲平想了想,没有当面表態,但还是说道:“我年后抽个时间去南边走一圈,看看有哪些来料加工的產品。主要是原料和成品往返运输太远,加工费都在路费上了,没有利润,就做不下去。我要看那边有什么成品直接可以在我们这边销售,这样加工好就不用再送回回南方的厂家。”

“你仔细考量,看看能不能行,资金方面,我出面,到信用社贷几十万,还是没问题的。”郑理初满脸信心。

郑仲平点点头,表示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