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独狼的篮球理念(祝祖国繁荣昌盛)(1/2)
2003年12月20日。
美西球馆的灯光亮如白昼,仿佛要將亚利桑那州夜晚的寒意彻底驱散。
空气中瀰漫著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息,既有主队球迷对胜利近乎饥渴的期盼,也有一丝对未知的忐忑。
即將到来的这场比赛,对於深陷泥潭的菲尼克斯太阳而言,意义远不止於一场普通的常规赛。
赛前热身时,史蒂芬·马布里神情冷峻,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著那招牌式的胯下运接后撤步投篮,球鞋与地板摩擦发出尖锐的声音。
他的眼神里带著一股显而易见的狠劲,时不时瞟向对面半场正在和姚明说著什么的苏枫。
媒体的渲染、苏枫那句“当家球星没换”的讽刺,如同针一样扎在他的心头。
他需要用一场无可指摘的胜利,让所有质疑他的人都闭上嘴。
单从冰冷的统计数据层面看,没有人会怀疑史蒂芬·马布里是这个联盟最顶级的控卫之一。
本赛季至今,他场均能够轰下20.8分,並送出8.3次助攻。
他的场均助攻数高居联盟第三,仅次於杰森·基德的9.2次和史蒂夫·纳什的8.8次。更惊人的的是,他的场均得分要比以组织和防守见长的基德、以及此时尚未完全绽放的纳什,高出足足5到6分!
这是一个兼具顶级得分能力和出色传球数据的超级后场。
然而,一个诡异而讽刺的“马布里定律”似乎一直笼罩著他的职业生涯:无论他的个人数据多么华丽璀璨,他却似乎总是难以真正带领球队走向成功。在明尼苏达森林狼如此,在新泽西篮网如此,如今到了菲尼克斯太阳,依旧如此。
更让“独狼”这个绰號显得无比刺眼的是,往往在他离开之后,老东家立刻就能脱胎换骨,一飞冲天。
98-99赛季,他被森林狼交易至篮网。第二年,失去他的森林狼战绩立刻大幅提升至50胜32负。
00-01赛季结束后,篮网与太阳达成交易,他与杰森·基德互换东家。
结果01-02赛季,上赛季还是东部倒数第四、人见人欺的篮网队,在基德的带领下直接一跃成为东部第一,並一路杀入了总决赛!02-03赛季,篮网队连续第二年闯入总决赛。
这其中固然有球队阵容变化、球员伤病恢復等因素,但如此频繁且规律地出现“一走就灵”的现象,很难不让人將球队停滯不前的矛头指向马布里本人,“毒瘤”之名也因此甚囂尘上。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么一对比,马布里的风评自然难评。
那为何数据如此漂亮的马布里,却难以兑换成球队的胜利,还背上了“独狼”这个並不光彩的称號呢?
这一切的根源,在於马布里那深入骨髓的篮球理念问题。
他拥有歷史顶级的突破能力和得分爆炸力,一对一几乎不可防守。
曾经他就上演好几次与人飆分的场景,著实让人血脉喷张。
但他的进攻选择存在一个致命的惯性思维:永远优先尝试个人解决问题。
每一次进攻发起,他的第一选择永远是自己持球突破杀伤篮下,或者利用华丽的运球创造空间进行外线强投。只有在个人进攻被完全锁死,例如吸引到2-3人包夹,实在没有出手空间时,他才会“被迫”地、像完成任务一样將球分给处於空位的队友。
这种“我先打,打不了再传给你们”的核心逻辑,即便因为他强大的个人能力而能刷出非常漂亮的助攻数据,也会让教练和队友潜意识里觉得:传球只是他个人进攻失败的备选方案,而非战术体系里天然、首要的一环。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会微妙地影响队友的跑位积极性和接球投篮的信心。
在这个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抱有类似“相信自己多於相信战术”想法的球员並不在少数,但马布里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固执的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