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黎明前黑暗中的太阳(2/2)

缺少了两大绝对主力的太阳,在天王山之战中几乎无人可用,仅剩六人轮换,最终鏖战全场,却以三分之差遗憾败北。

第六战,士气受挫、筋疲力尽的太阳再也无力回天,目送马刺晋级。

最终,马刺在那个赛季一路过关斩將,轻鬆夺得总冠军。

纵观整体实力,那年的太阳完全不输马刺,如果没有那次恶犯及其引发的连锁禁赛,最终结果真的难以预料。

那本是纳什和太阳最佳,也是最后的夺冠窗口。

霍里的那一撞,在很大程度上毁掉了纳什职业生涯最接近总冠军的一次机会,也延缓了nba战术革新的步伐。

因为未能夺冠,“小球战术无法贏得总冠军”的论调在当时联盟占据了主流。

反之,如果太阳当年成功登顶,或许“小球时代”將会提前降临联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是存在於苏枫记忆中的、另一个时空的遗憾。

而此时的太阳队训练馆里,德安东尼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那支將跑轰推向极致、光芒万丈的太阳,属於下一个赛季的黎明。而现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德安东尼的上任,並未能立刻扭转球队的颓势。

他接手后的五场比赛,球队仿佛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101-111负於纽奥良黄蜂

91-106惨败给洛杉磯快船

102-107不敌萨克拉门托国王

92-91加时险胜西雅图超音速

94-101再次败给波特兰开拓者

输球、输球、还是输球!除了那场磕磕绊绊的加时险胜,太阳队几乎看不到任何起色。

可以说,这一段时期太阳队的境遇和士气,比之前经歷三连败的火箭队还要惨澹得多。

因此,当史蒂芬·马布里大言不惭地向媒体放话,声称要在主场让火箭“尝到败绩”时,在苏枫和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小矮人吃大蒜——人小口气大”。

並且,连续的失利如同毒药,不断侵蚀著太阳队本就脆弱的更衣室氛围,尤其是將帅之间的矛盾,正在不断激化和公开化。

德安东尼带来的跑轰战术,从技战术板上来看,其实並不复杂深奥。

其核心本质就是:打快!极致地快!

减少阵地战,强调防守积极性,尤其是后场篮板的保护,利用一切机会打转换进攻,快下、快投、快节奏。

球员过半场后不能有丝毫粘球,要么立即呼叫挡拆寻找错位投篮机会,要么持球突破吸引防守后分球给外线空位的射手,儘量在7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內完成对对方篮筐的攻击!

这套战术看似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传切配合,但实际上,越是简单的战术,对球员的技术能力、篮球智商、尤其是战术纪律性和执行力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它要求所有球员必须无私,必须时刻保持移动,必须信任体系胜过信任个人能力。

而这套体系的核心要求——不粘球、快速出球、相信队友——与有著“独狼”之称的史蒂芬·马布里的打球理念和习惯,简直是水火不容,八字犯冲!

在马布里的篮球哲学里,什么狗屁挡拆配合?老子要的就是一对一单挑!用眼繚乱的crossover过掉对手,然后用各种高难度动作把球放进篮筐,这样才能彰显我超级球星的价值和牛x!

突破分球?都突破到篮下了,面对空篮或者补防,难道不是应该自己强硬地终结吗?分球给外线那些角色球员?那还要我这个老大干什么?

篮球,在马布里看来,就是一个字:“干”!

拿到球,凭藉个人能力直接干就完了!至於体系?战术?那都是限制天才的枷锁!

现在的德安东尼,还只是刚刚接手球队,威望不足,对更衣室的掌控远未达到说一不二的程度。他试图推行自己的理念,但在马布里这根“顶樑柱”的牴触下,显得举步维艰。

而对於马布里来说,作为球队当家球星,无法带领球队贏球,自然也是脸上无光,赛前吹出的牛眼看就要变成打在自己脸上的巴掌,这让他更加焦躁和固执。

於是,一个诡异而讽刺的局面形成了:於情於理,眼下陷入深渊的太阳队,都亟需一场胜利来止血,来挽回一点顏面。

对於德安东尼来说,无论面对哪支球队,他都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战术理念是可行的,来巩固自己岌岌可危的主帅位置。

对於马布里来说,他同样需要胜利,尤其是对阵火箭的胜利!他需要用一场个人表现优异加球队贏球的比赛,来打脸苏枫,来证明自己!

儘管互相看不上眼,儘管篮球理念南辕北辙,但在“必须贏下火箭”这个短期目標上,这对將帅竟然罕见地、扭曲地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苏枫对此並不知晓,他所顾及的是系统对马布里加的buff。

变態的buff:马布里传球意愿及能力均提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