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如何破局(1/2)
在国內,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更讽刺的是,家长的想法大部分是对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靠体育混口饭吃太难了,靠打篮球也是一样。
中国真的缺少篮球联赛吗?其实是缺的。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虽然从1998年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这个联赛始终局限於象牙塔中,在社会上在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chbl)2003年启动,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要到2019年耐克参与,这才成为了大家口中熟悉的耐高。
中国初中篮球联赛(cjbl)2006启动,但实际情况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更是从2022年才开始启动的。
经济发展起来了,比赛看上去也变多了,可除了在小圈子中有些水声,外人有多少关注的?
本地卫视会播放本地的这些比赛吗?有多少人去过现场看过这些比赛呢?是不是什么时候比赛,在哪比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不是全民皆欢,反倒有种自嗨的感觉。
而且这些联赛並不是十分纯粹,这里的纯粹不是指里面有什骯脏糟粕,而是大家对於篮球的初衷。
中国这些学生联赛有个非常无语的现象,那就是一旦学术名校介入,那么冠军基本都是这些名校的。
因为名校的吸引力太大了,你想不想上清华附中?你想不想上清华?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超实用,101????????????.??????轻鬆看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这在国內简直是无解好不好,这些名校有著天然的核心竞爭优势,也就意味著他有著国內最优质篮球学生的优先选择权。
其实不仅仅是篮球,但凡是从事体育的运动员想要进修,都会选择这些名校,因为毕业证吃香啊。
这样的现象就会让整个联赛变味,冠军成为了独角戏,这个联赛还有什么意思呢。
更重要的是,这些优秀的高中生进入名校后会有一个先天的弊端,就是他们已经有了后路。
反正有张名校毕业证,打不了职业篮球以后还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有了这种思想,刻苦程度难免大打折扣。
在中国有句俗语,叫画质越差,实力越强。
篮球如此,足球如此。引入了国外的很多科学训练方法,球员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可是实际实力並没有变强反而一代不如一代,成绩年年突破底线。
脸都不要了。
回到学生的选择上来,人家就要读清华难道有错吗?
没有错,每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是没错的,不过从全局出发难免会有些弊端。
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上清华北大这些名校的,其自身都有著非常优秀的一面。
要么是小镇做题家出人头地,要么就是贏在起跑线上,往往后者占比更大。
国內有多少小学、初中、高中有自己的专门的室內球馆?有专业篮球队?球队里有专业的经理、主教练、训练师等等。
没有这些专业配套配置,如何从小培养?
教育资源给不了的,就只有靠家里给了。
有多少家庭能够负担这种投入,恐怕只有一二线城市的的家庭。而一二线城市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出路有很多,不一定只靠篮球。
想要靠篮球出人头地,不仅仅要有天赋,还要刻苦训练以及配套的培养资源。
“小镇”的孩子,也许有天赋,也能吃苦,但是没有配套资源培养也无济於事,所以他们只能做题才能逆袭;一二线城市的孩子,可能有天赋,配套资源也能跟的上,但因为还有其他路保障往往缺少了那种拼命的劲。
所以身边很多小孩寧愿成为职业电竞选手也不要去打篮球。
有没有破局的方法?
有,那就是让篮球成为有些人的“救命稻草”,能够靠篮球吃上口饭。
你吃不了苦,有些人能吃苦。
苏枫要的是给那些愿意吃苦的孩子们提供一个科学的培养机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