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国篮球的明天(2/2)

从球迷体量上来说,中国绝对是全球仅次於美国的篮球大国,尤其是姚明等一批中国球员加入nba后。

根据中国篮球协会 2024年发布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报告》,我国篮球人口高达 1.25亿,其中核心篮球人口约 7610万人。

全国 6-65岁人口中,打篮球的比例更是高达 10.9%。

这个体量比桌球还多2500万。

但是註册的职业运动员人数只有1.3万,反观美国光全美高中註册的篮球运动员就高达55万,全美更是达到了2500万。

为何会出现如此怪异的现象,如此庞大的篮球基础人数,不应该同样有著庞大的篮球从业者吗?

归根究底一句话,“普通人”在中国打篮球没前途。

后世移动网际网路发达催生了很多篮球博主,使得篮球商业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这个发展也是畸形的、不科学的。

而在这个时代,靠打篮球挣钱,只能在cba。

而cba俱乐部的球员选拔都是依託於自己的青年队,而青年队的球员要么是“篮二代”要么就是找大个子苗子提前培养。

这就形成了一个围墙,让普通人难以进入。

也难以真正形成全民为篮球输送人才。

有没有试图打破这个怪圈?

有,咱们也尝试进行选秀,只是结果並不如意。

因为从民间打上来的球员,除了天赋卓群的球员外,大部分球员水平的確难以满足职业要求。

那咱们能不能像国外那样全民参与,从小就有比赛,提升水平,从而可以实现桥接。

但这依旧很难,从各方面都有极大的阻力。

包括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比赛需要的场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最终这些土地面积能创造多少gdp?反之將这部分土地面积开发成房地產,收益將是非常直观的。

换做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从球迷角度看,中国人刚吃饱肚子没多少年,又没有悠久的篮球传统,谁会愿意买一张不便宜的票去看比赛?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找出解决方法。

一个联赛想要长久办下去,其本身价值非常重要,要让参与的经营者觉得有利可图,要让城市觉得这个投入是值得的,这才有可能保证联赛的稳定性。

想要让联赛有价值,观眾是最重要的。

高价邀请国外明星来打球能不能吸引更多观眾?这是cba很多俱乐部都尝试过的方法,结果並不理想。

那什么样的比赛会吸引观眾呢,看看美国最吸引大眾观眾的篮球赛是什么就知道了。

美国最吸引观眾的篮球赛是什么?不是nba全明星赛,也不是nba总决赛,而是ncaa的疯狂三月。

ncaa的疯狂三月才是真正的全民皆欢。

上到总统,下到流浪汉无不为之疯狂。

而ncaa吸引大家的不仅仅是比赛本身的精彩,而是比赛中的每个球员都是“自家”的孩子。

nba可以不看,但是孩子的比赛怎么能不看呢。

当然仅靠ncaa还不够,需要从小学到高中到ncaa再到nba,这整个一条上升通道全部打通才能成效。

一个贫民窟的孩子能够通过打篮球上学、上高中、上大学,最后还能进入nba成为百万富翁,成为大明星,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改变家族的人生,这无不催化著很多逐梦之人。

这个梦是鲤跃龙门的机会,也是能够激发很多人热爱篮球,为篮球拼命的动力,这就是中国篮球最为欠缺的。

如此现状,要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