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春耕准备【求月票求推荐票】(2/2)
陈志文没理会,確认无误后,才郑重地在户主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周围响起几声低低的议论,有羡慕陈家分地多的,也有嘀咕他家孩子小、公粮任务重的。
揣著那份合同回到家,陈志文立刻將王美兰叫了过来,“这回算是彻底落听了。”
他把合同放在炕桌上,“1晌地,这就是咱家的了。”
王美兰连连点头,眼神里既有期盼也有担忧:“就是那种子化肥啥的,还有那农具咋整?咱家可就一把老镐头两把破锄头。”
“刚分地,家家户户都缺东少西,不光咱一家。”陈志文坐在那想了想,又对王美兰说道。
陈志文坐在炕沿上,掏出了烟,吧嗒吧嗒地抽著,烟雾繚绕里,他眯著眼睛琢磨。突然,他眉头一展,“咋把他给忘了!”
王美兰扭头看他:“谁啊?”
“李铁柱啊。”陈志文,“他家不是在镇子上打铁呢嘛。”
王美兰也想起来了:“哦,老李家的铁柱啊!是有年头没见了。能行吗?现在打新的,价钱不能便宜了吧?”
“贵贱都得置办。”陈志文说著就下了炕,“我明儿个就去镇上找他!”
上辈子陈志文没少和他吃吃喝喝的,之前关係处的也不赖,要不是重生之后一直想著搞钱,陈志文早就和他没事勾肩搭背了。
吉利屯属於响水河子镇,在镇子上,陈志文有三个熟人。一个是同村加发小,其余的两个是初中同学。
陈志文的文化水平要是按照现在来算,也不算低了,小学读完了初中还读了两年。
不是陈志文读书不行,实在是家里的条件不允许,要是家里不需要他来当劳动力挣工分,他多多少少也能读完个中专最后能分配个工作。
镇上没有高中,最多只有初中,要是读到中专或者高中就得到县城里面上学。
不过就陈志文认识的同学和发小来说,也没有人能考上大学,连读中专和高中的也没有几个。
读书,陈志文这辈子也不会再想了,就他这个年纪就算考上大学又能怎样,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在家挣钱。
三个认识的人里面,一个孟庆丰,大家一般都管他叫孟大眼,人如其名,他的眼睛真的很大。
他家在附近的青峰岭林场有亲戚,初中没念完的孟庆丰就跟著父亲去青峰岭林场给人拉帮套了,这个时候因为支援南方建设,林场的任务都特別重,所以一年到头也看不到他几次。
一个叫谢长山,他父亲是镇上集体豆腐坊的大师傅,他没念完也跟著学起了做豆腐。
还有一个就是李铁柱,大號李广才,也是子承父业,也是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干起了铁匠。
等到后来用不上铁匠了之后他又自学了电焊和修车,在镇子上开了个农机修理铺,勤勤恳恳,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也算过得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