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包產到户【求月票求推荐票】(2/2)
早在1980年9月,上头就下发了《关於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產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第一次允许那些“吃粮靠返销、生產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队”试行包產到户。
到了今年,这股春风终於也吹到了吉利屯。年前,相关的文件精神就已经传达到了各家各户。
整个吉利屯五十多户人家、两百多口人,无论怎样,每户都盼著能分到属於自己承包的田亩。
二月二十八號,二月的最后一天,大队部的喇叭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响彻屯子,通知各家户主第二天一早到大队部开会。
第二天上午,公社的工作队和领导都来了。平日里略显空旷的大队部被挤得满满当当,来的基本都是各家当家做主的男人们。
同行的还有附近其他屯子的大队干部和生產队负责人,他们是专程来观摩学习的。院子外围也站了不少看热闹的本屯或外屯群眾,但都被拦在了外面,只能踮著脚朝里张望。
一大群当家爷们儿聚在一块儿,少不了吞云吐雾。不一会儿,屋子里就烟雾繚绕,仿佛成了“仙境”,几乎看不清对面人的脸。
“张老蔫,瞅这架势,地真要划拉到各家自己手里了?”一个老汉,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闷头抽旱菸的张老蔫,“这一分,可就真得自个儿刨食了。”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张老蔫吧嗒了两口菸袋锅子,眯著眼吐出浓烟,忧心忡忡地说:“嗯吶,文件是这么个意思。就是不知道这旱地咋个分法?是抓鬮还是按劳力?”
“说的是啊!公粮任务咋算?是按地亩交还是按以前的老產量交?交了公粮,剩下的真能全归自个儿了?”
陈志文也站在人群里,默默听著,没多说话。赵永强就在他旁边站著。村里的会计张宝山拿著帐本和算盘,坐在村支书王德胜身旁,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等到了差不多了,王德胜先敲了敲桌子让大家安静,等到了没人说话之后,就开始了讲话。
工作队的人先宣读了一大堆文件,大讲特讲家庭联產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公社领导接著详细讲了落实承包制的具体办法。最后,村支书王德胜宣布了吉利屯生產队的土地承包方案和生產工具分配办法。
村子唯一的拖拉机和那些大农具不拆分,仍归集体所有,各家各户共同使用,维修费用按各家分得的田亩数分摊。
吉利屯共有232口人,在周围算不上大村子。全屯子一共有588亩旱田,决定按人头分,每人两亩半地。多出来的8亩地则收归大队统一处理。
在东北一般15亩地就是一晌地。
村会计张宝山接著宣布,会根据每户的人口数和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来確定每户需要上交的公粮、农业税以及口粮基数。
承包期定为十五年。十五年期满后,原则上会再延长承包合同。之后,每家每户出一个代表,纷纷举手表示没有异议,同意上述方案。
陈志文一字不落地仔细听著,心里飞快地算清了帐,家里六口人,正好能分到一晌地。但家里有四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年纪小,定的口粮基数就低,这意味著需要上交的公粮比例反而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