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考神附体!这碗面,吃完直接上岸!(1/2)
“老板,再加一道,片儿川!”
钱飞正埋头猛喝那口老鸭煲的精华浓汤,闻言猛地抬头。
“品哥?片儿川?”
“那玩意儿……不就是一碗雪菜肉丝麵吗?”
钱飞的音量都变了。
“咱们这又是东坡肉又是老鸭煲的,最后拿一碗破麵条收尾?这画风不对啊!”
“哎哟!帅哥你可太懂了!本地人啊!”
老板在油腻的围裙上飞快地擦了擦手。
“等著!马上给你下!保证是我们余杭最『落胃』(妥帖舒服)的味道!”
【钱飞懂个屁!我赌五毛,这碗面绝对是隱藏boss!】
【前面的別尬吹,我一个北方人就想问问,片儿…川?这名字听著跟川菜似的,怎么跑余杭来了?】
【科普君上线!『川』在余杭话里就是『汆(cuan)』!水烧开了把面倒进去烫一下的意思!跟川渝没半毛钱关係!】
【感谢课代表!所以,品一口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陈品看著滚动的弹幕,慢悠悠地喝下最后一口老鸭煲的汤,用餐巾擦了擦嘴角。
他的动作不快,却带著一种掌控全场的从容。
“飞哥,你这话,属於是典型的外地人偏见了。”
他指了指镜头,那副“品氏小课堂又要开课了”的招牌表情,精准地掛在了脸上。
“家人们,千万別小看这一碗麵。”
“东坡肉,是苏东坡这位大文豪落魄时,苦中作乐的智慧结晶。”
“龙井虾仁,是文人雅士追求风雪月的『行为艺术』。”
“而这碗片儿川……”
陈品微微眯眼,声音里透出一股神秘。
“它的来头,比前两者加起来,都要硬!”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说书先生般的腔调,不疾不徐地开口。
“相传清代,余杭城里有个小麵馆,老板的儿子要考科举。老板心疼儿子寒窗苦读,就用了雪菜、笋片、肉片,给他下了一碗麵。”
“结果,你猜怎么著?”
陈品故意卖了个关子。
“他儿子吃完这碗面,直接高中!”
“从此,『片儿川』就成了余杭读书人的『考神面』!但凡赶考,必来一碗,討个『状元及第』的好彩头!”
他顿了顿,笑道:
“所以啊,这碗面,它承载的,是这座城市最朴素,也最滚烫的期盼——望子成龙。”
“它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它是余杭人刻在骨子里的『家常』,是离家万里都会想念的『乡愁』。”
这番带著歷史温度的科普,让直播间的观眾听得一愣一愣。
【我靠!我以为我在看美食直播,结果是《百家讲坛》之《一碗麵上岸的秘密》!】
【学到了!以后去余杭,我就去麵馆点一碗片儿-汆,显得我贼有文化!】
【破防了,人家的面吃完能成状元,我吃的面只能让我体重再创新高,淦!】
【品一口你別光讲故事啊!这玩意儿到底好吃在哪?听著还是雪菜肉丝麵啊!】
面对弹幕的追问,陈品摇了摇头。
“不一样。”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
“完全不一样。”
“一碗正宗的片儿川,灵魂有三样:倒篤菜、冬笋片、猪里脊。”
“所谓『倒篤菜』,就是把雪里蕻整个塞进罈子里,倒篤(倒立压实),密封醃製。这种老法醃出来的雪菜,咸鲜脆爽,酸味纯正,比市面上那些工业咸菜,高了不止一个维度。”
“冬笋,必须是本地產的,讲究一个脆、嫩、鲜。一口下去,咯吱作响,那是春天的迴响。”
“肉片,则要用最嫩的猪里脊,提前码味上浆。下锅滑炒,断生即出,保证入口的极致嫩滑。”
“这三样灵魂,配上手工擀制的麵条,用熬化的猪油做底,大火爆出冲天锅气,再猛地冲入滚烫的骨汤!”
“一碗能把人鲜到眉毛掉光的片儿川,才算功德圆满。”
陈品一番讲解,说得自己都有点饿了。
直播间的观眾,早已被他用语言描绘出的画面,馋得口水决堤。
【完了,我嘴里的泡麵突然有了塑料包装袋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