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衣锦还乡?独一份儿(求追读月票)(2/2)
又有一段平缓的马路,可以骑自行车,之后有一段下坡,然后又是上坡,最后到了水库附近。
李宇家在水库对面的山上。
到了这里,遇到熟人的可能性就大了。
所以,李宇找个没人的地方,从隨身空间里拿出一个大包包,还有一个大的编织袋,以及两个用网兜装著的箱子。
两个箱子,一个是黑白电视机,一个是收音机。
大包包背在身后,两个网兜和大的编织袋都掛在自行车上。
现在拿出来,就不担心遇到太多熟人,之后再出现这些东西不好解释。
李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荒唐感。
心想,就当是帮这身体的原主人衣锦还乡一把。
推著自行车从水坝上过去,这个水坝全是用条石砌成的,宽三米左右,长有百米左右,侧面有六七个大小的水闸,最高处有数十米。
听说里面有门板一样大的鱼,也不知道真假。
但这水库修成后没有乾枯过。
水库三面环山,狭长,有多个分支。
李宇家在水库的左侧方群山中。
过了水库就完全是上坡,还是比较陡的山路,而且都是山间小路,没有大的马路。
推著自行车都费劲儿,还好李宇力气大啊,不然这段坡,带著这么多东西,很老火的。
山间小路,从松林中穿过一段路程,然后就能看到大片的梯田,旱地。
油菜,小麦,菜地,竹林,房屋……
“买这么多东西回来过年啊!”
“胡乱买了些,都要过年了,你这是还有活干?”
“给別人驼些东西,你这么多东西,肯定要过个热闹年啊……还有自行车,这可是稀罕货,不便宜……”
碰到一个面熟的中年男子牵著一匹马。
李宇觉得有些面熟,好像是隔壁队上的人。
对方也觉得李宇有些面熟,才打招呼。
双方都不知道各自叫什么,但觉得面熟,遇到了就得打个招呼。
聊了几句后各自离去。
又过去几分钟。
“谁啊,买这么多东西?”
“那是自行车吗?”
忽然,不远处的菜地里传出一个女子的声音。
这声音熟悉。
李宇看了看,根据记忆认出来了,是自家的一个邻居,犹豫了一下,还是喊出口:“陈四孃,是我,李宇。”
“李宇,宇娃?”陈四孃四十岁左右,她放下手中的活,好奇走过来看。
看清后,惊讶道:“宇娃,还真是你啊。去年你没回来,你妈妈还以为你今年也不会回来呢。
出去有两年了吧,变化挺大的,都快认不出来了。
对了,你妈妈和你妹妹就在那边地理。”
说完,陈四孃就朝山顶那边大声喊:“寧大姐,寧大姐,你家李宇,宇娃回来了……”
半山腰中。
李宇的妈妈和妹妹李红在弄菜叶子,准备拿回去煮来餵猪,忽然听到有人在喊,还是熟悉的声音。
“妈妈,好想有人在喊你,像是陈四孃的声音。”李红对旁边的妈妈说。
妈妈也听到了一些。
两人停下手中的活,安静的听。
“妈妈,妈妈,陈四孃是不是在说大哥回来了?大哥回来了,我要去找他……”
妹妹李红已经迫不及待的跑走了。
“慢点,別摔倒了!”
“那个臭小子,还知道回来!”
寧妈妈嘴上骂著,实则心里一直担心李宇的安危。
这个时期,村里没电话,只有大队长有,走过去都需要十多二十分钟,很不方便,而且电话费贵。
李宇去年没有回来,也只有在过年前打了一个电话回来,然后到现在都没有打电话回来。
穿越过来的李宇,是想过要不要打电话回来,但又不知道打电话说什么,毕竟他现在属於“外来者”。
“这是自行车,还是新的,刚买的?”
自行车惹眼,陈四孃忍不住多看。
“嗯,在县城刚买的。”李宇应道。
“宇娃出息了啊,这是出去挣大钱了啊。”陈四孃心里羡慕,看李宇这大包小包的,还有新的自行车,肯定是挣钱了,才敢这么。
村里,目前也只有李宇胆子大,有门路,去沿海那么远打工。
当初,村里人都觉得去那么远不放心,不一定能挣钱。
加上李宇去年没有回来,今年也可能不回来,就让村里人对出远门打工更不看好了。
甚至有人都认为李宇在外面多半出事了,回不来了,说外面很危险。
如此,让李宇的家人就更加担忧。
现在好了,李宇终於回来了。
“这两个箱子是什么?”
陈四孃认识的字很少,看不懂上面写的什么。
李宇也没有瞒著,这事村里迟早会传开:“在县城买的黑白电视。”
“天,电视机!”陈四孃震惊。
电视机,对山里的人来说,太贵重稀罕了。
整个大队,也只有队上有一个电视机,还是公家的。
李宇这个电视机,就是大队上第一个私人买的电视机,独一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