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王真勇武(求收藏,求追读)(2/2)

李倓心领神会,当即拍板:“杨国忠由老將军斩杀,贵妃便放心交给小子。”

陈玄礼捋了捋鬍鬚,笑道:“大王英明。”

“大將军老当益壮。”

李倓也笑了,他本意就是要直接控制皇帝。

难道他真不知道杀杨国忠於事无补吗?

大唐之所以败落至此,其根本不在杨国忠,也不在李林甫,更不在杨贵妃,罪魁祸首乃唐玄宗李隆基。

若非他老年昏聵,耽於享乐、荒废朝政,奸臣逆胡又岂能安然窃据高位?

但观陈玄礼方才所言,其意在试图以兵諫,唤醒李隆基失去的雄心壮志,並没有改朝换代的心思。

这固然符合陈玄礼的心思,但却並非是李倓所想要的。

他要的是逼李隆基退位,扶太子登基,然后藉此攫取最大利益。

因此,只有率先控制皇帝,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標。

现在兵权有了,就差太子为此背书了。

李倓沉吟道:“老將军,还得劳烦您说服太子。”

“什么?”陈玄礼捋须的手一僵,茫然望著李倓,“太子……还不知情?”

李倓平静点头:“我与太子提过,太子不同意,或许还得劳烦您给件信物。”

陈玄礼震惊了。

他以为建寧王是有了太子的授意,才大胆聚拢军心为己用,万没想到,太子压根就不同意,是建寧王把脑袋別在腰带上干造反。

那自己跟他费的这么口舌算什么?

陈玄礼问:“大王,您一直都这么勇武吗?”

无兵无权无后台的情况下,一心想逼宫造反,还付出了实际行动,如果这还不算勇武,那他真不知道什么算勇武了?

就算圣人当初剷除韦后,那也是有了太平公主支持,才有勇气动的兵,就那临到近前还有参与者因惧死而逃跑呢?

你就不担心,旁人私下告密,用你人头换取富贵吗?

他那是勇武吗?

那是拼爹拼不过,只能赌命了,但凡有丁点可能,谁愿意提著脑袋造反?

李倓深沉回答:“孤无路可走,唯有搏命才有一线生机。”

陈玄礼沉默了,思索片刻,然后取下腰牌递过去,道:“这是老夫的令牌,太子一看便知。”

李倓接过,隨即起身行礼:“建寧为大唐子民,谢过老將军。”

陈玄礼也站起来:“今日午时,天气炎热,彼时禁军情绪最为浮躁,適时振臂,万军必然响应。”

“且依往日脚程算,行在下一处落脚乃马嵬坡,在这里动手最为合適。”

李倓眼前一亮,马嵬驛政变果然是预谋的,他说为什么记载中,禁军士卒为何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

有了陈玄礼的加入,李倓信心倍增。

两人合谋规划了一下细节,陈玄礼提出告辞,临走前送给了李倓一份大礼——命张敬轩为检校校尉,將刘正原有部下划分其麾下。

直到这一刻,李倓才知道刘正还留了后手,霎时惊出一身冷汗。

果然不能小覷这些世家大族子弟!

若非其错信陈玄礼,自己的脑袋此时应该早就掛在辕门示眾了。

张敬轩闻听也被惊出一身冷汗,同时愈发愧疚,因为这一切皆因他私心而起。

李倓宽慰道:“这事怨不得你,是我操之过急,所幸一切安康。你且將杨三等人唤回来。”

“喏!”

张敬轩回答的很用力,他心中憋著一股气,此生必以死报效殿下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