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顺者昌,逆者亡?(求收藏,求追读)(1/2)

“殿下,就这么放他走了?”

张敬轩指节捏的发白,望著那对没入夜色的舅甥,咬牙切齿。

別说士卒情绪躁动,就连他自己都受够了这窝囊气。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他张敬轩本就不愿拋家弃子出逃长安,更別说不仅吃不饱饭连饭,而且还得忍受杨氏一家的欺压凌辱,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

李倓眼瞼低垂,喃喃道:“秋后的蚂蚱而已,且先让他们度过今晚。”

“殿下,依臣对杨、裴的了解,他们定不会咽下这口恶气,届时他们对再圣人进献谗言,殿下处境危矣,不如——”

张敬轩目光锐利,神情冷肃,手掌横放脖颈前,重重一拉。

先下手为强!

李倓眼眸微动,读出了张敬轩的意图。

他沉思片刻,招了招手。

张敬轩附耳恭听。等听完整个计划后,他顿时被惊的合不上嘴,惊疑问:“殿下,此举是否太过冒险?太子会同意吗?”

“这你无需担忧。”李倓轻笑,一副优势在我的表情:“太子那边自有本王说服,你只需按计划行事便可。”

张敬轩不再迟疑,当即横臂前胸行军礼,鏗鏘道:“愿为殿下效死!”事已至此,他已彻底没了退路,不是裴、杨死,就是他亡。

“我信你。”李倓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许诺道:“敬轩啊,珍惜自己,他日你我当共享富贵!”

“臣这就著手安排。”张敬轩热血上涌,再次行礼,隨即告辞离去。

月色如华,柳枝摇曳。

李倓立於土坯墙下,定定注视著张敬轩渐行渐远的背影,盘算著计划可有疏漏,攸关性命之事,不可不察。

他擬订的计划很简单,就是让张敬轩大肆宣扬“杨国忠意欲谋反”“杨国忠殴打禁军士卒”“杨国忠勾结吐蕃,到剑南后会杀掉所有人”等各种谣言。

以此进一步激髮禁军將士的怒火,將他们的目光引向杨国忠,避免局势失控,殃及池鱼。

待控制禁中后,立刻逼皇帝退位禪让,同时拥立太子登基。

只是,煽动將士譁变简单,但想將譁变转换成有目的性的政变,这就有点难办。

根本原因在於李倓的政治根基太过薄弱,不足以號令天下。

若强行篡位只能是沐猴而冠,甚至可能因此命丧黄泉,故而必须找一个合適的人为此背书。

放眼大唐,还有谁比太子李亨,更適合做李倓的政治后台?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即使太子不同意,事到临头他捏著鼻子也得认。

当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不也藉助了睿宗李旦与太平公主的势力,最后凭定策之功,一举夺得储君冠冕!

放著现成的公式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正在李倓琢磨的时候,那个被裴徽鞭挞过的內侍整理好仪容,踱步来到李倓面前,腰腹收紧,肩膀垂低,恭敬道:

“启稟殿下,太子召见。”

真不经念叨啊。

李倓哂然,习惯性关怀了句:“你叫什么名字?鞭伤可有大碍?”

那內侍微微惊愕,心中一暖,神色愈发恭敬:“谢殿下关心,奴婢贱名鱼朝恩。”

鱼朝恩?!

李倓剑眉挑动了一下,眯眼细细打量此人。其脸型方正,下頜无须,相貌並无甚出奇之处。

双手交叉置於腹前,恭敬的如同一只兔子,无论怎么看也找不出丁点权势熏天的大宦官样子。

“可知太子唤我何事?”李倓问。

“奴婢不知。”顿了顿,鱼朝恩补充道:“只是太子殿下一夜未眠,嘴里时常念叨著杜有邻、韦坚。”

闻言,李倓眼前一亮,顿时瞭然。

杜有邻与韦坚与太子关係匪浅,两人均遭权相李林甫构陷而死。

此时太子念叨二人之名,其背后的深意不难猜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