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4 生生不息(2/2)

奶奶可能看不到你们长大了,但奶奶的爱会永远陪著你们。要记住,无论將来做什么,都要做个善良的人。善良不是软弱,而是最强大的力量。它能让滇池水长清,让春城常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信在这里中断,似乎是突然加剧的病痛让她无法继续。

小念春好奇地问:“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呀?”

李树抱起女儿,指著窗外的新郑大厦和平安福利院:“这些,都是太奶奶爱的延续。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做了不平凡的事。她相信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杜远舟补充道:“你们太奶奶最了不起的是,她总是能在別人身上看到最好的一面。她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良的种子,只要用爱浇灌,就能开结果。”

那天晚上,李树和念安两家人聚在一起,一页页翻看郑裹珍的日记。日记里记录著她创建民宿的心路歷程,每一个民宿的故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

“原来妈妈早就计划建福利院了,”念安指著一页设计草图,“看,这和她最后建设的园区多么相似。”

“她总是想在前头,”李树轻声说,“记得她常说,『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一个家,还要给他们一个未来。』”

与此同时,在大理的一家民宿里。

当年的“刀疤张”已经刑满释放多年,如今成了当地誌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岁月的磨礪让他脸上的刀疤变得柔和,眼中的戾气也被平和取代。

他经常用自己的经歷警示世人:“我曾经犯过错,伤害过一个母亲和孩子。那种罪孽感永远伴隨著你。现在每帮助一个家庭团圆,都是在赎罪,虽然我知道罪永远赎不清。”

这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念安寄来的郑念春的画作。画上是一个小女孩牵著老人的手,下面写著稚嫩的字跡:“谢谢张爷爷帮助小朋友回家。”

隨画寄来的还有一封信,念安在信中写道:“母亲生前常说,宽容和救赎同样重要。您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她若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到欣慰。”

老人捧著画,泪流满面。他把画掛在民宿最显眼的位置,对员工和客人说:“这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

夜晚,滇池边举行著隆重的点灯仪式。这是平安福利院每年的传统活动,纪念郑裹珍並庆祝又一年来帮助的孩子们。

成千上万盏手工製作的河灯被放入湖中,每一盏都代表一个被帮助的孩子。灯光闪烁,映照著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最大的那盏灯上写著郑裹珍的名字,由念春和承志共同放入水中。

“奶奶能看到吗?”念春仰头问,眼中倒映著万家灯火。

念安抱起女儿:“当然能。奶奶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永远看著我们,保佑著每一个孩子。你看那颗最亮的星,就是她在对你眨眼呢。”

李树和苏晴带著小儿子走过来,两家人在湖边合影。背后是新昆明的璀璨夜景,面前是承载著无数希望的滇池。相机定格的那一刻,每个人都笑著,眼中却闪著泪光。

“妈妈,”念安轻声说,仿佛郑裹珍就在身边,“您看到了吗?您的事业,您的爱,都在延续。您播种的善良,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庇护著越来越多的人。”

风吹过湖面,万千河灯隨波荡漾,如同星河落入了人间。远处传来孩子们清脆的歌声,那是平安福利院的院歌,由郑裹珍生前亲自作词:

“滇池水长清,春城开艷。

你我手牵手,爱心永相传。

黑夜中有灯,风雨中有伞。

平安永相伴,希望满人间...”

歌声渐行渐远,却又仿佛永远迴荡在滇池上空。三十年光阴荏苒,改变了城市面貌,却不曾改变这份爱的传承。郑裹珍或许已经离开,但她播下的种子,已经在春城大地生根发芽,开结果,生生不息。

那一盏盏河灯飘向远方,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带著爱与希望,向著光明前行。有的匯聚成流,有的独自闪烁,但无一例外地,都在黑暗中绽放著光芒。

正如郑裹珍曾经说过的:“再微弱的光,也能照亮一片黑暗;再小的善行,也能改变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