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有点急了(1/2)

纸幣兑换金银的事情,其实洪武朝有实行过,但是很快就关闭不给兑换了,原因很简单,老百姓都不信任纸幣,全都去兑换金银了,朝廷根本没有那么多金银可以供兑换的。

朱標怕赵一民不知道,也给他解释了下。

还真別说,朱標不说的话,赵一民还真不知道这个事情。

根据朱元璋和朱標这一系列的解释,他感觉古人不是不知道纸幣为什么会贬值,但是,要想做到不贬值,客观条件上其实做不到,所以就算英明如朱元璋,他到后期没钱用的时候,也不得不损害纸幣的信誉,转而多发纸幣了。

当然了,可能认识程度还不够,以为只是多发一点纸幣,下次不再多发就没事。

但关键问题是,这东西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旦坏了原则,直接印钱,这多简单的事情,谁能抵挡住这个诱惑?

为此,赵一民虽然知道朱元璋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了,还是再次强调,对朱元璋说道:“大明宝钞的信誉一旦被破坏的话,再要恢復就真的太难了。如今维护大明宝钞的信誉还有的救,要不然,就会埋下大明灭亡的祸根!”

“祸根,这个怎么说?”朱元璋已经不会对类似的说法大惊小怪,只是淡定地追问道。

“按照原本歷史发展,大明宝钞成了废纸,最终货幣就重新转为金银铜,隨著大明海贸的盛行,倭国和西夷国家的白银会大量流入大明,最终促使大明统一银子作为货幣。”

赵一民见朱元璋和朱標都听得仔细,就稍微说细了点道:“但是倭国和西夷国家的白银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流入大明,导致大明的银子一下紧张起来,钱就更值钱,通货紧缩之下,极大地损害了大明经济,这就是大明穷死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听完,转头看看天色,然后转回头说道:“你这个通货膨胀,还有什么通货紧缩的经济学问,似乎很是重要,今天的时辰太晚了,等回头,你给仔细讲讲。”

说完之后,他觉得还不够,就又立刻补充道:“这样,你先写下来,就是有关经济这块的,回头那些个户部的官员,必须得懂这些才行!”

赵一民一听又要让他做文字工作,不由得有点头大。但是,他转念一想,却又是心中一喜,当即要求道:“那让静静来帮我么?”

朱元璋听到,转头看了一眼朱镜静,见她红著脸,但是却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让他实在有点无语。

不过朱元璋显然对於笼络人才一道,是颇有心得的,这不,至少表面上,他几乎是没有犹豫地点头说道:“行,我看静静帮你,对照著写,也確实不错,就让静静帮你吧!”

要是坚持一点原则的人,就可能会安排其他人来代替静静,毕竟能读会写的人,绝对多的是。

但是,朱元璋知道,只有静静陪著,赵一民才会心甘情愿地干好这活。

这么安排了之后,他就带著儿子女儿回宫了。

………………

夜幕慢慢地深了,朱元璋又一次犹如烙饼一般,一会翻过来,一会又翻过去,翻来翻去的,最终身边的马皇后忍不住又问了:“这又是怎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