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无处不是学问(1/2)
听到这话,赵一民並没有马上回答,反而问道:“前元发行的纸幣变得一文不值,您是知道,並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么?”
元朝的“交钞”“至元宝钞”到了后来,变得一文不值,朱元璋作为元末的百姓,肯定是知道这个事情,为此,他在设计大明宝钞的时候,也有吸取教训,试图避免大明宝钞重蹈覆辙的。
此时,朱元璋听到他的问话,当即点头,而后,转头看向朱標道:“標儿,你来给一民说说。”
朱標听到,便给自己的妹夫解释道:“父皇规定大明宝钞1贯=白银1两=铜钱1000文,如此,让百姓知道大明宝钞到底是值多少钱。同时规定,民间禁止金银货物交易,如此便只能用宝钞。”
“其二,父皇有限定大明宝钞的印製,不会隨意印製!”
“其三,父皇还规定了,百姓缴纳赋税的时候,要用宝钞和实物一起交的方式。”
“其四,就是今日提到的事情,也算是吧。百姓担心宝钞折旧,因此,父皇已经同意中书省用旧钞换新钞。”
介绍完这些之后,他自己带著疑惑问道:“这些措施,基本都是父皇吸取了前元的教训得到的,为何到了以后,宝钞还是会变得一文不值呢?”
朱元璋对於朱標能不带犹豫地说出这几点,心中还是欣慰的。此时,他听朱標问了,他就没有说话,只是看著赵一民,等他回答。
赵一民听完之后,並没有马上就回答,而是沉思了一会,然后才回答道:“真要说的话,其实还是朝廷缺钱,滥发大明宝钞,导致大明宝钞贬值,越是贬值,百姓就越不敢收,导致大明宝钞贬值更快,到最后,就一文不值了。”
说到这里,他不等朱元璋和朱標追问,就连忙补充说道:“我刚好记得一点,在洪武末年的时候,一贯大明宝钞就只值两百文了。再过几十年,就完全一文不值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紧皱道:“朝廷会如此缺钱?”
他自己还是皇帝的时候,大明宝钞都贬成这样,那就说明,绝对是朝廷缺钱用,而不是挥霍无度造成的。
赵一民听到这话,便提醒朱元璋道:“我之前就说过,大明是穷死的。您设立的赋税制度,是以田赋为根基,为重点,用路引制度限制百姓迁移,就只求一个稳字。但是种田是靠天吃饭的,就很容易会出现问题。”
“再一个问题,歷朝歷代的末期,都是土地兼併严重,大明也不例外。官绅世家的田地越来越多,还能想著法子不交税,只有普通百姓的田地交税,结果就是朝廷收不上钱,也逼得普通百姓弃田而逃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