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因为个性?(2/2)

还有一类,则是强调“经世致用”的务实派,反对“空谈心性”,主张“格物必关实务”。但是,这一类人的声音最小。

朱元璋听了,不由得心中一动,当即追问道:“持有这些想法之人,可是有谁?”

宋濂听到询问,便恭敬回答道:“主张即物穷理之人,该是以宜阳马子才、太原彭宗古为首,而主张格物必关实务者……”

他说到后面,明显有些犹豫,似乎不知道要说不要说。

朱元璋见了,便开口说道:“此乃討论学问而已,卿有何顾虑?”

听到这话,宋濂便没有再犹豫,马上回答道:“臣惭愧,主张格物必关实务者乃是臣之弟子方孝孺,屡次教导於他却是不听……”

说到这里,他看到皇帝似乎神情一动,就连忙补充说道:“他受其父影响甚深,臣亦无奈,只能放过格物一道不教。”

他不知道,朱元璋听得却是很欣喜,因为这个主张格物必关实务的观点,以赵一民所说的歷史来看,其实才是最正確的。

还有,这个方孝孺和他爹,朱元璋也正好从赵一民那听说过。

说这个方孝孺他爹,是死在空印案中,並且赵一民举例说滥杀的时候,就正好是举例方孝孺他爹,本是个清官,却这么死了。

还有这个方孝孺,虽然愚钝,但真的是忠心,面对老四的屠刀坚持自己的原则。

心中想了会这事之后,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道:“你这弟子,很有个性,先让他去太子身边伴读吧。”

上一次听到赵一民提及这方家父子的事情之后,他没有管这个方孝孺,却对他爹,也就是山东济寧知府方克勤很有兴趣。因此,之前就已经下旨,传方克勤进京覲见了。

朱元璋对官场风气不满已久,特別是荐举制下,更是乌烟瘴气。能发掘一个清官的话,只要过了他这一关,那他肯定是要重用的。

此时,宋濂对皇帝的话很是意外。真是没想到,皇帝对他弟子的评价竟然是很有个性,还让他去太子身边伴读,这是欣赏这个弟子,就因为很有个性?

说真的,宋濂对於这个用人逻辑感觉有点难以理解。但是,这个事情对他弟子来说,確实是个好事,於是,他便连忙替方孝孺谢恩。

隨后,他正要辞別时,朱元璋想起什么,便又对他说道:“对了,下午文华殿议事,你和你这弟子都过去旁听吧。”

宋濂是正三品的翰林学士承旨,又兼任太子的老师,平日里並不参与討论政事,主要是负责修史、擬旨、起草文书等工作,因此,他听到皇帝的这份旨意,特別是还让他带上他那弟子方孝孺,就很是意外了。

不说他,就只是说他弟子方孝孺,才十九岁,根本没有任何官职,却能到文华殿去旁听,这是什么情况?

宋濂实在有点弄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因为有个性?

不过他想不通归想不通,皇帝下旨了,那自然要遵旨的。於是,等他出了大殿之后,那是脚步走得飞快,他要赶紧叮嘱这个弟子,不为別的,对他这个弟子而言,说不定是个天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