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因为个性?(1/2)

朱元璋回到皇宫,通知了朱镜静,让她陪赵一民去逛街之后,便去处理政务了。

但是,他才处理了几份奏章而已,就又放下了御笔,在那沉思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之后,他就下旨,传宋濂覲见。

如果说眼下朱元璋的身边,公认学问高的人,那宋濂绝对是其中之一。

並且在这个时期,朱元璋对他也是非常信任的。他就给宋濂的评价是:“宋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偽,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不过宋濂主要从事的,是文史之类的事情,包括修元史,整理歷代儒家经典注本,剔除元代以来的“异端”解读,確立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修订科举考试的文体规范等等。

朱元璋此时召见他,很显然是和宋濂的职责有关。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等宋濂过来见礼之后,朱元璋便笑呵呵地赐座,询问他手中的活,然后,话锋一转,却又问道:“卿对格物一说有何见解?”

宋濂听了不由得一愣,他是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会问他这个问题。

回过神来,不管皇帝为什么问他这个问题,他立刻便回答了起来。

“陛下垂询格物之要,臣濂不揣浅陋,敢陈管见。”

“臣以为,格物之旨,不在逐物而求,而在求诸己心。盖天地万物之理,本具於吾心之中,犹日月之明,不待外求而自照。所谓“格”者,非穷尽天下之物而后知也,乃是涤盪心之尘垢,使本然之理昭然显现耳……”

“……”

宋濂对“格物”的理解,说白了就是:认识事物、明白道理的关键,不在盯著外面的东西死磕,而在把自己心里的“本来智慧”搞清楚。简单说就是:道理不在外面,在自己心里;搞懂事物的关键,是先把自己的心搞明白。

朱元璋一开始认真地听著他在说,但是,听著听著,他的眉头就皱起来了。

“……臣愚钝,所言未必当圣意,唯陛下裁察。”宋濂说完之后,便看著皇帝,等待皇帝说话了。

但是,朱元璋並没有马上开口说话,而是沉思了一会之后,他才问道:“这是卿对格物的理解,当下可有其他见解?”

宋濂有点搞不明白,皇帝这些天来明显比以前怠政了,很多政务都让中书省那边处理,甚至连太子都神出鬼没的,让他这个老师都找不到人。这突然之间,就问起学问的事情,真的是很奇怪!

不过虽然他心中疑惑,却也还是恭敬回答道:“当世之下確有对圣学之曲解也……”

说著,他便介绍起当下除他这种观点外的情况。

第一类是程朱理学的坚守者,他们主张“即物穷理”,反对“专求於心”。就按照朱熹所说“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主张从具体事物中“格”出理来,而不是认为“理”原本就在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