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保护伞要没了?不怕,有对策的(1/2)

第97章 保护伞要没了?不怕,有对策的

“厂长,我最近听到一个传闻,说你准备退休是真是假?”

厂长办公室里,李茂森喝著香喷喷的茶叶,晒著从窗外透过来的太阳,姿势懒散地靠在椅子上。

汪厂长警他一眼,“这跟你有什么关係?”

“当然有,你是我的保护伞,你要退了,我伞没了,怎么能说没关係?”

“混帐!你给我好好说话,谁是你的保护伞?我什么时候给你当过保护伞?你不要胡说八道。”

汪厂长拍著桌子吼叫道。

办公室外面,助理小微翻了个白眼,又来了,每次李茂森过来串门,不要三分钟,准会把厂长惹恼。

这两人好像八字不合一样。

“厂长,你不要生气,我说的保护伞,不是那种意思的保护伞,是遮风挡雨的大伞,要不是你在厂里照顾我,我拍电影也没那么顺利。”

李茂森吡著洁白的牙齿,笑吟吟地赔小心。

汪厂长轻哼一声,端起茶杯喝一口,压压心口火气,

“传闻是真的,原本我应该在去年底退休,可你第二部电影没拍完,我不放心,所以拖了一年,我大约会在年底退休。”

“这也太可惜了,厂长,你身体这么好,发起火来中气十足,比我看起来还像个小伙汁,为什么要这么早退休?厂长,你要不考虑一下,再为人民多服务几年?”

“我都七十多了,还要我服务?哼,服务不动了。”

老厂长靠在椅子上,手指敲打著扶手,姿態也跟他一样懒散,“接下来厂子就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折腾。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你是导演,只要专心拍好电影,別胡闹,那些麻烦就不会找上你。”

李茂森看到老厂长那副躺平的姿態很不满,很想找个衝锋號出来,吹一曲,叫他重新站起来衝锋。

“厂长,当初你说要提拔我当副厂长的事?”

“什么?你说什么?大声点,我耳朵不好。”

汪厂长指著耳朵喊道。

李茂森气得眼皮直跳,这么大的年纪还耍赖皮,也太不讲道理了。

为了惩罚老头,他在离开时要走了一盒龙並茶。

看到老头子满脸疼惜,他心情好了很多。

“李导,你回来了。”

回到办公室里,王晓帅和张园、娄燁几个在聊剧本。

他们的新电影项目《妈妈》拍摄计划书,经过他的审核已经通过,这个项目预计费18万块。

主要费是在胶片这块,他们也准备拍摄现实主义电影,很多场景用手持摄像机拍摄,还採用彩色和黑白胶片混合的风格,来提高电影的真实性。

不过目前电影还未启动,原因在他这里。

他忙著宣传新电影,准备电影参展的事,没时间给《妈妈》当製片人,所以他请来一个。

今天来厂里也是为了见见《妈妈》的製片人。

“你们在聊什么?”

“瞎聊!李导,今天报纸你看了吗,文艺界那群人又开始攻击我们这部电影,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

王晓帅推过来几份报纸,

李茂森坐下来看了看。

最上面《燕京日报》上有一条新闻引起他的注意。

报导说他“师父”张大导演在看过《秋菊打官司》后,留下一句短小精悍的评论:还行。

该报编辑根据这个评价加以发挥,声称张导对弟子的要求非常严格。

即使李导拍出了《秋菊打官司》这种有口皆碑的好电影,张导也吝惜表扬,大概是担心李导骄傲自满,从这里也能看出张导非常关心李导。

李茂森看到这里忍不住好笑,上次张导看完《一个都不能少》,在接受採访时用明褒暗贬的手法,指出了电影里存在的问题。

事后有人评论说张导小气,看不得李茂森拍出好电影。

受到上次的教训,张导表面上克制了许多,但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李茂森喝了口香茶,继续看其他的电影评论,只是脸色渐渐变得奇怪。

在《秋菊打官司》上映前几天,报纸上几乎都是好评。

不止电影圈专业人士夸讚电影水平高。

各地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看过电影后,纷纷撰写观后感发表在报纸上,表示从电影里学到很多,以后在执法过程中要保持耐心,用心倾听民眾诉求,在处理民间纠纷时,儘量兼顾法理与人情,要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等等。

唯一的批评是来自王作家,王作家在参加完电影试映会后就撰文批评《秋菊打官司》是一部成人童话,打著『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幌子讲述一个『假大空』”的故事,非常不值得推荐。

而今天的报纸上,关於《秋菊打官司》的影片好坏掺半。

许多文艺界人士在看过电影后发文声援王作家。

作家海盐在《文艺》上发文,称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成人童话故事,从头到尾都很虚假。

电影里,秋菊先后在乡里、县里、市里討说法,最后都討到一个结果,海盐认为这太假了,据他所知,国內绝对没有哪家司法结构会有这么快的办事效率,这样亲民的风格,也不会有李公安、

市局长那样好的人。

还说电影里除了证三轮的是坏人,其他的都是好人。

这种描述非常不真实。

这些人和事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

现实世界里绝对不会有。

著名影评人王乃文在《生活周刊》上发表评论,再次指出《秋菊打官司》十宗罪。

包括故事假大空,严重脱离现实,用纪实手法拍摄家长里短非常无趣,还有电影剧情太过平淡,没有跌岩起伏,电影节奏也非常缓慢,叫人看了很想打睡。

还有在女主角人选上,即使巩丽演的再好,也不是真正的农村妇女,也演不出农村妇女的感觉,看起来会非常出戏。

王乃文认为李茂森在电影选角时,应该像《一个都不能少》一样,大胆选用素人演员,而不是在眾多素人演员里夹杂四个职业演员。

从这点来说李茂森导演胆子很小,没有挑战高水平艺术境界的勇气。

还有这部电影拍摄用了近100盘胶片,超过其他电影的五倍,这完全是在浪费胶片,挤压其他导演的资源。

北影厂製片委员会在这件事情上也有责任,

最后王乃文总结说,这部电影是一部脱离实际的平庸之作,电影上映后票房成绩也不会太好,

李导也会像他师傅张导一样,在第二部电影上遭遇失败,

李茂森看过之后哈哈一笑,这王乃文教授要说没水平,他也不能罗列出这『十宗罪”,要说有水平,可他不顾电影的优点只谈缺点,显然不够厚道。

李茂森更倾向於这人是个喷子,通过批评一些热度较高的电影来获得存在感,与几十年后的某些群体高度相似。

“李导,这两天负面评论越来越多了,我们要反驳吗?”

王晓帅问道。

“不管了,报纸上好评太多容易叫人麻木,多几条负面评论中和一下也挺好的。”

李茂森翻著报纸笑道。

“李导真大气,一般人可没有你这样的心胸。”

王晓帅竖著大拇指,嘿嘿笑道。

“是啊,李导大人有大量,才不需要跟那些人一般见识。”

张园几个也连忙附和。

“停停,別拍马屁,我是清官,不爱听这个。”

李茂森摆摆手,嘴角翘得高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